Skip to content

Global Lamrim 2 全广二

全广二

【广海明月】第237讲 提起对讲闻轨理的重视

  问大家一下,师父举了几个例子?走路、骑脚踏车、汽车,然后是开飞机。但是我问大家,师父说:「有一个过来人告诉你怎么走,然后呢,指示给你这个方法,那个没有错,这两者够了,你不要其他准备的。」是不是走路不要准备?「不要其他准备」和「不要准备」是不是同一个问题?所以那就是还要准备,只不过是不要其他准备。因为你不用准备自行车、不用准备汽车,但是关于走路的一切你还是要准备的。我不知道师父这是从哪里要到台南去,是不是很远?很远的话,要准备水吧!可能要准备吃东西,还是要准备。所以说「不要其他准备」不是不准备,而是不要其他的准备。 [03′1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6讲 观察疏忽讲闻轨理的心行相

  这个时候听法的时间到了,你要准时到寺院去上课。在上课的时候,因为那件事冲击力很大,比如说在五台山的话,住的那个小旅馆说:「啊!你今天不能住这儿了,要搬家!」又没处搬,拖着行李,行李就放在外面,然后在里边听课,也不知道听完之后去住哪里。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样能够在善知识的法音一响起来之后,我们就全神贯注在听法,暂时地弃舍现世?这还是源于对法非常热烈的一个希求心。 [01′1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5讲 恭敬心是学佛最大的推动力

  那么修学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进步,这句话可不可以来观察一下自己?为什么都没有进步?是不是因为失去了恭敬心?或者没有注意修学恭敬?因为师父在此处说:「眼前修学佛法,是一个最大的推动的力量。」而且会减少障碍,因为不恭敬的话会滋生很多烦恼。 [01′1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4讲 愚痴,最大的原因是不恭敬

  前面推论这么多,说到底有没有智慧呀?没有智慧怎么办呢?能不能依止到善知识?然后,师父讲到这里了:哎呀!不但造的人这么殊胜,而且造的法这么殊胜,这么个好法,所以我们一心仰望,恭敬心就提起来。造者殊胜、法殊胜,为什么讲这两点?其实是为了降伏我们的慢心,让我们知道依止的善知识是怎样的,从而提起恭敬心,因为佛法要在恭敬的状态下才能很好地修学。所以师父把这个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 [01′3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3讲 心中很大的「我」,用恭敬来对治

  接下来这一段师父就结论说:虽然不能认识佛法本身的内涵,没有殊胜辨别善恶的能力,可是我们却有世间上这种共识。拿这种共识来告诉我们的话,也可以启发我们的恭敬仰望、一心修学这样的心。师父接着就肯定说:那就学对了!「有了这个标准以后的话,那个取舍就取舍对了。」所以不是因为自己只有一点点智慧,然后碰到谁就跟谁学;或者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索性谁也不跟谁学,就自己读自己的。还是要去就师父给我们的共识,运用自己的抉择慧,运用所学的教典,加上这几点一起去抉择。所以在这个阶段内,师父会告诉我们怎么样地运用自己所具有的这个能力,去选择依止善知识,这点经验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01′4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2讲 运用有限智慧,抉择善知识的标准(二)

  这样会不会有过失呢?回答:是没有这样的过失的。「我这里所说的是具有观察的人寻求知识的轨理,他在最初的时候,用正量晓达粗分的义理,并且以伺察意了知其些许细分功德,然后又询问他人,并且透过共许,也能得知那一部分。」跟师父在这一段讲的是不是差不多?抉择慧没有特别特别地多,但是有伺察意——就是师父说有那么一点智慧。「了知其些许细分功德,然后又询问他人」,大家共许出来,经过了时空考验的,有智慧的人选择的、又是有福德的人选择的,「透过共许也能得知那一部分」。是不是一样的?这是贾曹杰大师对这个问题的设问和回答。 [02′1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1讲 运用有限智慧,抉择善知识的标准(一)

  那么「的的确确,虽然学的人说应该有辨别的能力」,因为没有辨别的能力就没法学了,可是这个辨别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呢?师父怎么说?「辨别能力的确不强。」又是凡夫,有一点辨别能力,然后这辨别能力又不强。「那么这个时候根据这个什么?」我现在要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根据什么」,这句话是问什么的?从我们因为了解苦要去学佛法,但是辨别能力不是很强,要根据什么、做什么呢?同学应该想到了吧!要有一个根据去选择善知识,对吧? [03′3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30讲 广泛学论,将「断章取义」变成「恰如其分」

  问大家一个问题:不同的经典它会阐述不同的法门,举了《金刚经》说对「著有」的人,要怎么样地去破他这个执著。然后接着说:「不同的经典有它不同的说法,拿我们如果学不好的话,学了这个呢变成功什么?」师父有四个字,还记得吧?「断章取义」。那么断章取义,师父又说是修学过程中最严重的什么呢?对!一个大的缺失。如果不认识这一点,我们可能还会以为没有问题——好、好、好。但是要怎么样能够避免这个大的缺失呢?师父说:「必定要经过这个圆满的教授传承,说明这个内容,那个时候你才晓得:喔,原来这样的!」 [03′0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29讲 依菩萨释论,方能趣入佛陀密意(二)

  那看不懂,怎么深入呢?问题就在这儿,浮面的意思都看不懂,如何深入呢?就像我们一开始,假如没有人讲《摄类学》,就把一本《摄类学》的著作翻译过来学习,没人教,看能不能学懂呢?所以现在还是需要有个人帮我们,对不对?祖师、菩萨的论是怎么出现的?就是因为有看不懂的人。所以不是说佛宣讲了经典之后,这个祖师还要再造论,好像为了填补什么空缺。如果真的是为了填补空缺的话,那一定是学法的人不明白,所以菩萨、祖师们才来教我们。像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啊!很多祖师也是佛陀化现的,他就再来教我们,给我们设计更细密的阶梯让我们往上走。 [01′45″]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28讲 依菩萨释论,方能趣入佛陀密意(一)

  师父提出了这个问题。有的时候在听法,听着、听着心里出现一个疑问:「那是为什么呢?」有的时候善知识讲著、讲著,讲就讲到那个疑问,那种感觉非常好,好像他听到了你的疑问。像这里我们的心里嘀咕这个问题,说:「既然是说要得到最清净圆满的教法,那佛就最圆满了,为什么还要学论啊?就不用学论了!造论的菩萨还强得过佛吗?」然后我们一听,注意!我们一听,看!发生什么事了?「我们一听觉得对」,然后产生一种结果,就是不去看论了。 [01′35″]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