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Global Lamrim 2 全广二

全广二

【广海明月】第297讲 护戒的方法──以正念、正知守护内心

  在这一段我们还可以自己观察一下:我们新学的同学不知道,老同学大概都受了很多条戒了,比如菩萨戒、密乘戒,还有八关斋戒也定期地受。在守护戒律的这个事情上,大家能不能想到正念、正知?想到护心?能不能想到《入行论》的这个教授?请问你怎么样地让自己的律仪清净?马上想到护心。用什么来护心呢?正念、正知。首先我们建立一个如何持好学处的见解,这个见解就是要护心——守护我们的心。拿什么来守护呢?就是正念、正知,具足正念、正知。尊者之所以这三乘律仪守得这么好的原因,就是因他具足正念、正知,所以能守护戒律。 [02′34″]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6讲 密法中最重要的,是守护誓言与戒律

  如果把这一段白话翻译一下的话,就是尊者具足金刚乘律仪,就像《赞》中所说的:“您进入了金刚乘门之后,能观见自身为本尊,并且是具足金刚心的瑜伽自在、阿哇都帝巴,修持隐密禁行的尊者,我对您敬礼。”尊者具足观见自身为本尊的生起次第,以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三摩地。所以不仅总体赞叹尊者为瑜伽师之首,更特别赞叹尊者如理守护三昧耶戒,不逾越制限的行谊。如《赞》中也提到:“由于具足正念正知,因此不作意不符合戒律的事,持念不放逸、无有谄诳,您丝毫不沾染任何堕罪。” [02′35″]

Loading

lotus

【广海明月】第295讲 修菩提心再难,也比我爱执好太多

  这一小段我们可以看一看,首先第一个说发心发起了什么呢?爱他胜自——珍爱他人胜过自己的菩提之心。其实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这一生有关于此世的烦恼,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别人不理解自己、说话伤害自己,或者该别人负责的事情结果他不干,我多干了一些等等、等等、等等;或者多年、很多时候对一个人好像很发心帮他,但他不领情,还反过来生瞋心等等。对于我们这些修心的佛弟子来说,我们观察内心之后可以知道生起珍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心是很困难吧! [02′2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4讲 无论印藏,「依师」是成就必经之路

  对于大经大论而言,阿底峡尊者与金洲大师都很善巧,而且在见地上,阿底峡尊者又特别超胜于金洲大师,但是他们的差别就是在相续中是否生起菩提心,为此尊者才会去了金洲。在阿底峡尊者所有的上师里,金洲大师成为最主要的上师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在这十二年里并没有学习很多教典,而是学修菩提心,看相续中是否能够生起,乃至未生起之间就一直在上师跟前,所以是主要的上师。这个就是讲阿底峡尊者依止金洲大师修学菩提心的一小段。 [02′1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3讲 依慈氏瑜伽士修学菩提心教授

  那么现在我们看仁波切的讲记。这里边的《赞》就是《八十赞》。《八十赞》中说:“尊入度彼岸门已,增上意乐善清净,觉心不舍诸众生,具慧大悲我敬礼。”在显密二者之中,显教即是度彼岸乘。进入了度彼岸乘的这个大门之后,“增上意乐善清净”,就是由清净增上意乐之门发起了什么心啊?菩提心。然后以菩提心不舍多少众生呢?不舍如虚空般的一切众生,因此顶礼具足如是菩提心“具慧大悲”的尊者,大悲即是大乘的根本,所以敬礼具慧大悲者。 [02′2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2讲 数数训练,令三业成为戒律的杰作

  我们就要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把戒律持到清净,就是一直训练、一直训练,训练他的身体已经有条件反射,到那个地方就开始行云流水地做出来。当然要经过比如说可能扭脚呀,可能难以想像的疼痛,或者摔下来失败等等,经过很多的痛苦、疼痛、不屈不挠的奋斗,最后这一个舞能够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是一个聚光灯,那我们学戒的人,你说它聚光在哪里,就是你完美地忆持你这些戒律的时候——好像你拿著灯看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哇!我们的三业是很完美的一个杰作,就是堪称是精品。因为你已经经历过这样的训练,让我们的心非常非常地柔软。舞蹈会让你的身体变得柔软,那么戒律会让我们的心里变得调柔,所以一伸手、一投足就是一个杰作,彻底地和戒律完美统一,就是戒律的杰作! [01′4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1讲 圣教的根本在于戒律(二)

  在跟随仁波切去朝圣的时候,看到仁波切非常恭敬地供养出家人。每到一个寺院就会供养大众,虽然可能就是每个人五块钱,钱也不多,但是非常非常地恭敬!碰到有的寺院很大,但是进里面发现没有一个出家人,仁波切就会露出一种难过的神情。所以在这里面说:有些寺院很大,但里边没有一个出家人,可以说有佛法住世吗?当然不能这样说!圣教的根本、佛法是否住世,全赖是否善加守护自心相续的戒律,不是靠其他人。如果善加守护自心的戒律,自心中就有佛法,所以重视戒律是很重要的! [01′4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90讲 圣教的根本在于戒律(一)

  接下来想一想别解脱律仪有几种呢?“如《菩提道炬论》云:‘七众别解脱,如来所宣说,最胜妙梵行,即比丘净律。’”如来说了七种,哪七种呢?近事、近事女、沙弥、沙弥尼、学法女、比丘、比丘尼。这个“梵行”,就是指出家。而出家律仪中的比丘律仪,是别解脱律仪中最最殊胜的!“具妙梵行胜苾刍,持律上座我敬礼”,说的也就是这个。虽然在《菩提道炬论》的字面上说有七种别解脱律仪,但本来是八种,就是把八关斋戒也算进来,不分男女二众,就成为了八种。在《律海心要》中也有提到:“在家律仪为前三”,在家律仪就是指八戒、近事、近事女,近事就是指居士的意思;又说:“后五为出家律仪”,就是指沙弥、沙弥尼、学法女、比丘、比丘尼五种。别解脱律仪是以守护身口的律仪为主。 [01′0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89讲 尊入声闻乘门已,护戒如牦牛爱尾

  下面我们再看仁波切的讲记。说:“其中戒学”,现在是过渡到三学宝中的戒学了。那么戒学是三学的根本,因为“至言及释数数赞为定慧学等一切功德之所依处”,佛陀的至言及众多的释论中都有如此提到。像《亲友书》中就说:“佛说戒为众德本,如情非情依于地”,就像大地一样可以出生一切作物,是一切情非情的所依,戒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所以像大地一样。如果要想获得任何功德,根本都在于戒。“故须先具戒学增上诸证功德”,所以最初必须具足这样的功德。哪样的功德呢?就要先具备戒学增上的诸证功德。所以这里边很显然“戒学增上”它是属于什么?证正法里边的证功德,而且它是要最先具足的;像大地一样,如果你想要获得任何功德,都要用这个大地承载,这个大地就比喻增上戒学。 [03′0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288讲 犹如珍宝的增上三学

  下面我们看仁波切的讲记,说接下来尊者「获得证德事理者」,证功德想一想要摄在哪里边呢? 仁波切说全部收摄在三学之中,所以要宣说通达这一切功德的道理。 「总佛一切教法圣教,三藏宝摄」,三藏宝摄。 那么三藏是什么呢? 就是「经律论」,它们被称为三藏宝,这就是教正法。 「故证圣教亦须摄入三学宝中」,教正法有三藏宝,那么证正法要收摄在哪里呢? 也是必须收摄在三学里边。 「增上戒定慧」,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定学,还有增上慧学。 仁波切在里边解释说:我们必须要加上「增上」,不加的话外道也有戒、定、慧学,所以内道三学之上要加上「增上」,这是为了和外道三学作区分的。 [02′4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