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ternalisation 结合心绪

【广海明月】第391讲 增广发心即是成功

【广海明月】第391讲 增广发心即是成功

多半这种时候,大家是不是会觉得自己一败涂地、劳而无功?自己花了精力、花了时间,甚至体力已经没有了,精疲力竭了,一点成效也没有,此时如何建立价值观啊?我们的价值观要建立在哪里呢?是境上的那个成功,还是心上的增广?境上的成功没有啊!我们没有成立出来,没有帮好呀!那人生何去何从啊?心上的发心力量的增广呢?心被忘了吧?我再说一遍:自己的心被忘了吧?被遗弃了!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帮忙别人的这个对境上,可是却忘失了要增广发心的这件事,完全地随境转──境好我们就高兴,境界那方面不顺,我们就悲哀。注意!如果不顺,帮忙别人非常地不顺利,我们生起了弃舍有情的念头,我们就会破坏菩萨戒,是非常地危险的!02:3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90讲 声闻急求出离,大乘却要救济一切

【广海明月】第390讲 声闻急求出离,大乘却要救济一切

可是接著出现了什么呀?“大乘人”,大乘人,注意!后面就不是急求出离,大乘人“要救济一切人”──就是救济一切众生。这里边会不会也有一种急切呢?因为他要急切地救济一切众生呀!但是,问题出现了,就是这一切众生不会听这个菩萨的、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因为大家各自有各自的习性、各自的习惯,他们有各自的根性,那个时候如果不管各种各样的根性是不行的。那菩萨的出路是什么呀?就要学呀!跟谁学啊?跟佛学啊!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道种智成办世间利”,所以菩萨就要勇猛精进地学习了。03:54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9讲 大小乘的差别与取舍

【广海明月】第389讲 大小乘的差别与取舍

考一考大家刚才听闻的状态。第一个问题:谈到共不共的时候,有没有确定是什么行者?有,对吧?什么行者?“真正我们修学大乘的行者”,才会提到共道的问题,对吧?那么所走的道路有两条,是什么?“一条叫共道,一条叫不共道。”共是什么?“就是共同的”。不共的呢?“就是不跟别人共同的”。请问:跟谁共?“跟二乘”。那么还有一条是什么啊?不共的,就是声闻、缘觉不走的,只有菩萨单独的,叫不共的。03:24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8讲 圆满德相发心的差别

【广海明月】第388讲 圆满德相发心的差别

看这段喔!这接下来了。前面是讲什么?四缘发心的前面两种,是不是由慈悲心引发的?不是啊!说:“见佛色身、法身的功德,就想要成佛了!”这就是发心了。还有人是想要“安立一切有情成佛”,这也是发心。这两个都不是由慈悲心引发的,看起来,对不对?是由佛的功德引发的。还有一个是想要让有情成佛,誓愿安立一切有情成佛,这个也是进入发心之数,就是是发心!01:1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7讲 发心前一定要先学小乘法藏

【广海明月】第387讲 发心前一定要先学小乘法藏

一般来说,决定种姓的大乘行者,一定不会先趣入小乘道,再趣入大乘道,而是直接趣入大乘道,成为菩萨。虽然没有趣入小乘道就直接趣入大乘道,但是一定是透过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次第,才能发起菩提心,成为菩萨。因此,学习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生起出离心,不代表要趣入声闻道或独觉道。例如透过学习共中士道发起出离心,不代表这时候就是趣入小乘道了。00:45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6讲 初发心,就直趣大乘

【广海明月】第386讲 初发心,就直趣大乘

“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有人认为自己是大乘人,不应该学习小乘的法藏,这种说法是相违因;这种人觉得自己是大乘人,所以不学习声闻道,因此没有完全了达声闻道,就没法证得“一切圣教无违”。他认为自己是大乘行者,所以不需要声闻道。如果这样,可以反问这种人:你怎么利益声闻道的有情呢?因为不学习声闻道,你就不晓得什么是声闻道。既然这些都不懂,就算你说自己是菩萨,其实也只能说明你不是菩萨!因为你只偏执一部分的有情,没有成办一切有情的利益。既然如此,你就不能通达一切圣教无违。01:5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5讲 信心是趣入佛法深义的门径

【广海明月】第385讲 信心是趣入佛法深义的门径

所以就算我们努力修定,勤苦修行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就是已经得到三界最高的定了,可以发很多神通,像神仙一样!甚至别人已经分辨不出来,好像你是圣人,但是如果没有亲近善知识听闻空性、思惟空性,那空性对于具有最高定这样的人也是如同不存在一般,因为他不知道。但是空性存在吗?空性是存在的,它存在于一切存在的诸法之上,而且透过我们的心是可以被证知的、可以被了解的──当然要经过道次第的修炼,最重要的要善知识的指导,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无垢的正法。01:33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4讲 以世间见遣真实见非正理

【广海明月】第384讲 以世间见遣真实见非正理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一个更深的角度来理解。在《广论‧毗钵舍那》中,月称菩萨的《四百论释》有这样说:“以世间见遣真实见亦非正理,彼唯于世间立为量故,彼所缘义亦是虚妄欺诳法故。”在《四家合注》里,札帝格西有解释这段《四百论释》。他说“以世间见”,此处的“世间见”就是指眼识等。那此处的“真实见”是指什么?就是指理智等;“真实”又是指什么?就是指空性。所以真实见就是指证得空性的理智。注意!藏文翻成“理智”,而不是我们那个智慧。02:17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3讲 正知察觉、遮止苦因

【广海明月】第383讲 正知察觉、遮止苦因

很多人会认为:“听一次我是可能想不起来的,我必须过后还要做很多很多的功夫,好像听一次第二天现不起来。”但是我觉得也是有这种可能性,就是你用全部的注意力听一次,然后之后就会常常明现。因为你可以在我们的经验里找到这种事情。比如说:我们会因为别人伤害自己的一句话,然后就记著了,他那句话老重放。会不会有这样的?就一直重放。其实那个说话的人、说话的那件事和那时光已经永不会再来,但是那伤害自己的话就会重放,还好像永不磨灭一般。为什么印象那么深?它就自动地重播呢!那能自动地重播伤害,不能自动地重播法义吗?01:5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82讲 听闻法义、观察现行

【广海明月】第382讲 听闻法义、观察现行

那我们选择这种研讨方式,希望大家不要走马观花,仔细地把师父讲的结合现行的这种观察来观察我们的现行,并且在现行中能够抓到所破去对治。然后慢慢我们就会有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是:佛法是做什么用的呢?是拿来调伏相续的,就调伏我们的心,就是来对付我们这颗痛苦的心,让我们摆脱痛苦的;而且努力可以达到我们期待的平静、感恩、正向作意,还有精进行善等等这些积极的心态,甚至去体认心的甚深法性,取得在修行上的突破。01:4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