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ternalisation 结合心绪

【广海明月】第102讲 如是修,一定感得如是果

  这里边会对付到我们内心什么样的一个见解呢?比如有人说:「啊!我用功了很久啊,好像我也修不出来。」但是当你产生这样的感觉,或者这样的一个困境的时候,看到师父的这句话,会不会好像被打了一下?「我都种因了,然后我会认为修不出来──那个因长不出果来。」我们不是在这儿叹息,就该去考虑是什么原因。因为师父在「今勤瑜伽多寡闻」这一节里讲到是一定会出生那种结果的。那为什么我没出生呢?肯定是因上哪里缺了条件!这样的话,就不容易让我们动摇我们对这条修行的路的坚持。3’0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1讲 透过听闻,了解“境、行、理、果”

  那么我们的内心,研讨《广论》之前要准备好一个大乘的发心——为利无穷无尽的有情,我们必须去希求无上菩提,这一节课的听闻如果由趣向于无上菩提这样的一个目标所摄持的话,那么生生世世我们由于这节课积累的福德, 犹如一滴水融进了大海是没有穷尽的。 与其没有特别特别地观察、策励自己的大乘发心,和认真地策动自己哪怕是相似的一个大乘发心,这两者都用了相等的时间听闻,而有策动的很显然是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我们都是花了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体力,可是一旦有一个殊胜的发心在摄持的时候,对自他来说,利益都是非常非常大的。 [03′21″]

Loading

四家合注_菩提道次第廣論

【广海明月】第100讲 礼敬道次第与诸上师(四家注)

  「遍视无央佛语目」,「无央」就是指无边,「犹如遍视一切佛语目之道次第与善知识」,这个「目」到底是指什么呢? 「应该理解为道次第」,注意! 这是一种解释,「和自己的善知识」。 「贤种」就是贤善种性,趣往解脱和一切遍智。 「度越轮回大海最胜阶磴或津梁」,这个「津梁」是指码头。 所谓的「阶磴」,本来是指河坝、高起的台阶,但这里也是指码头;这句的意思是具有贤善种姓者从这里出发,这是能渡越轮回大海最殊胜的入口,是在赞美善知识,也可以说是在赞美道次第、三士道次以及诠说彼诸至言。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道次第是善知识——也只有善知识——能够传承给我们的。 [03′0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9讲 找到具足清净传承的善知识

  在慧海大师所著的《广论讲诵笔记》里,也有这样一段。 提到慧海大师,慧海大师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他是拉卜楞寺的大德,被誉为整个格鲁派耳传教授最清净、最完整的宝藏。 拉卜楞寺是对传承要求非常严格、非常清净的,这里主要就是看他的上师法,如果有一点点跟上师矛盾,或者违背跟上师誓言的,大家就不会去跟他求法。 像慧海大师他写的密法的著作就成为上下密院的课本。 就是这样的一位传承祖师——慧海大师,在他所著的《广论讲诵笔记》里,有讲到二世嘉木样大师的一段话。 [04′50″]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8讲 解说道次第的诸多殊胜(四家注)

  我们现在所学的一切,如果没有诸位大德舍却一切,这样弘法利生的奉献,我们现在岂能听到这样的传承呢? 所以「敬礼持彼燃灯智」的「敬礼」,应该是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最最虔诚的一个敬礼,而且要尽未来际地感恩下去、礼敬下去! 如果没有这么精彩的传承祖师,我们现在纵然是想要出离生死、想要发大乘心,甚至想要去成就佛陀那样一个大觉佛位的果位,我们如何能够找到路径呢? 如何能找到次第? 如果没有这些先贤大德们为我们作种种的示现和教导,我们真的是不知道该如何修行,所以「敬礼持彼燃灯智」! [03′04″]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7讲 大彻大悟有不同的层次

  在这里边,师父提到了增上慢这样的一种心态,那么什么是增上慢? 在世亲菩萨所著的《五蕴论》,还有安慧论师所著的《广五蕴论》中,提到「慢」总共有七种,增上慢是这七种慢中的第五种。 在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世亲菩萨所著的《五蕴论》中说:「云何为慢? 所谓七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 」什么是增上慢呢? 就认为自己已经获得自己尚未获得的殊胜所证法,心高举为本性,这就是增上慢。 所谓他自己认为他已经获得了自己尚未获得的殊胜所证法,殊胜所证法到底是什么? 就是指圣果及禅定等等。 圣果,从大小乘来分的话,小乘的圣果就是预流果一直到阿罗汉果,大乘就是初地一直到佛地之间。 由于我们没有真实地认识,所以自己会认为自己已经得了这些圣果乃至禅定等等。 [01′4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6讲 大彻大悟有不同的层次

  我稍稍作一个解释。 在这里边,彻悟肯定是对于空性的证悟力——了解。 对于空性的了解,首先要从比量上证得,在比量上证得就属于思所成。 那么比量证得为什么叫比量证得呢? 就是要依靠正因而证得它的所立,这就是比量证得。 那么在正因上,有「自利时」还有「他利时」。 「自利」就是自己思惟,比如说成立空性的这个正因,思惟之后而证得了空性,这样是比量,这个就叫「自利时比量」。 「他利时比量」就是从他陈述的这个正因,听到之后他证得了空性,这个叫「他利时比量」。 但是都是要依靠正因去证得什么? 所立,所以它是比量证得空性。 比量证得空性可不可以叫彻悟? 也可以吧! 比量证得空性,是凡夫否? 是的,所以他也是凡夫。 [03′0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5讲 刻意练习听闻前行,直至成为习惯

  在每一节课之前,听闻动机的策动是很必要的一个习惯,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 因为在我们还没有学《广论》之前,我们是没有这样一个习惯的,我们不知道在听闻前的发心,乃至思惟闻法胜利做前行是这么重要的。 因为如果前行没有的话,其实会影响正行;正行如果被影响了,那所回向的可能也有太多的染杂。 所以前行从来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前行做好了之后,正行可能就会很少失误;再按照上师教我们的去回向的话,听闻这一座法所累积的资粮可能就是非常可观的,或者说是我们生生世世受用不尽的一个资粮。 [02′1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4讲 弃自自在,舍于尊重

  但谈到弃自自在,谈何容易啊! 自己的习性,会一直把自己拉到自己特别执着的那个地方,所以这个时候要再把自己努力拉回来。 在拉拔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对善知识非理作意,会认为善知识不信任自己、不重视自己,甚至会怀疑善知识觉得自己没用,这样的心思一旦出现,又没有及时调整,就会跌入观察过失、非理作意等等这样的深渊。 一旦没有注意努力修信——修改自己内心中不信的那些观点和感受,在善知识调整自己习性的时候,那是很危险的! 反之,要朝着善知识指导自己的方向认真地改变自己,努力在很多缘起点上修信念恩,踏实地追随善知识,调伏自己。 几年之后,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顺善知识教和不顺善知识教的这两类,结果一定是天上地下,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十年看下来、十五年看下来、十八年看下来、二十年看下来,会越来越觉得师父的洞悉力是那么准确、那么慈悲! 不敢忽视啊! [03′05″]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3讲 亲近良师,校正自身偏失

  提到根性,师父说我们每个人有我们不同的根性,根性有利钝的差别——有人比较聪慧,有人比较愚钝。 体现在学法上,可能就会有快慢之分。 但万一他愚钝,但是他拚命用功,不停地广泛学习教典,深入经藏,也可能变成利根。 不同的根性,需要不同的引导;不同的习性,造就了不同的根性。 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变成利根,如何能用很少的力气,就能够达到很高的成就? 没有人不想要这样修行,可有的时候用了很大的力气,恰恰是反而倒退了。 [01′5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