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92讲 讲如法,事业不一定缩小

  这个时候如果忘记了法对于内心的摄持和调整,我们就会陷入彼此争论、内心里对抗、悄悄生闷气,甚至也没有沟通的动力…… 许多烦烦恼恼的心境就都会显现,也会出现烦恼的过患。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啊! 我的烦恼一做事情就这么重,好像什么都能够引生不愉快的感觉。 当然这里边也有居士是另一种,就是承担的时候很生欢喜心,但是我们这里边主要要调整的是前一种。 所以在这个时候,当我们发现我们内心烦烦恼恼、很躁乱的时候,师父就教诫我们一定要把法的速度跟上,速度! 所以叫「法人」,就是要法镜内照,要向内调伏。 这时候一定要想起来忆念法,用法来调伏,而不是习惯性一味地怪自己周围的人。 [02′17″]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1讲 事业广,不一定与佛法脱节

  如果事业推广得很广的时候,忽略了内心舍恶取善的功夫,慢慢地滋长了内心的慢心、名利心,我执越长越大,位置也越来越高了,常常会看别人的毛病。 看久了之后,就会习惯看别人都不对。 如果看别人都不对,生起了利他心还好;如果看别人都不对、都是对不起自己的,而且自己是最厉害的。 恭敬三宝、孝顺父母、恭敬众生,这些最重要的原则如果没有办法精进地执持,甚至忙着、忙着,这些都慢慢模糊了,只剩下把事情做大、把事情做大、把人聚多、把人聚多,却忽略了法的清凉的特质。 如果一个事业体,各个部门之间不能配合、都想壮大自我,甚至产生恶性竞争,其实这样在里边工作的人们就会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有压力,因为宗旨模糊了,这样跟法真的就会慢慢脱节了。 [04′4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90讲 《杂宝藏经・弃老国缘》:恭敬长辈的好处

  《杂宝藏经. 弃老国缘》——这个故事的名字。 说佛陀在舍卫国,那个时候世尊说:「恭敬年长的长辈会有很大的利益——过去没有听过的事能够听闻并且了解,美名远扬,被智者恭敬。 」诸比丘说:「如来世尊常常赞叹恭敬父母及年长的长辈。 」佛陀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在过去无量劫中都恭敬父母及年长者。 」比丘又请问佛陀说:「过去您恭敬的那些事迹到底是怎样的呢? 」 [01′32″]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9讲 从心髓里希求悲智功德

  在月称菩萨所著的《入中论》中有这样的偈颂:「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长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悲心对于我们成就佛果来说,最初就像种子一样,生起悲心,才能进一步生起菩提心而趣入大乘;在修持菩萨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不断串习悲心,是根本无法完成六度万行,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就像不断地浇水、浇水, 种子才能生长;成佛后,之所以能尽未来际利益众生,也是由于具足究竟圆满的悲心。 由于在初中后三个阶段,悲心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月称菩萨在造论之初,首先礼赞了大悲心。 所以悲心对我们修行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炼。 [03′1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8讲 依止金洲大師修學菩提心十二年

  这之后一切都很顺利,当阿底峡尊者师徒来到了金洲大师的宫殿附近的时候,金洲大师也是非常隆重,他带领了很多比丘前来迎接阿底峡尊者。 当时传记上有一段非常非常精彩的描写,说金洲大师带领着披着同样颜色比丘三衣、持着蓄水瓶还有庄严的锡杖,人看了能够极大地引生净信心,每个都像阿罗汉一样的五百三十五位比丘,还有六十二位沙弥跟随。 乍看之下,就好像佛陀世尊在世时为阿罗汉所围绕那么庄严、那么神圣,能让人引生极大的净信心还有不可思议的欢喜心。 这是金洲大师那一面的队伍。 [03′5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7讲 为寻成佛之道,远赴金洲求法

  我去拉萨朝圣的时候,在一个寺院里走到阿底峡尊者的像前,站在尊者的像前静静地凝视了很久。 那尊阿底峡尊者像塑得栩栩如生,好像要跟你讲话一样。 后来又去了聂塘寺,朝礼阿底峡尊者常常带在身边的度母像。 从聂塘寺回来的路上,还写了一首赞美阿底峡尊者的赞颂,当时很急,所以就写在一张面纸上。 一路在车上、在飞机场、在飞机上,心里一直萦绕着阿底峡尊者,萦绕着那个旋律,萦绕着对他的感恩和思念。 [02′5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6讲 十五岁辩败外道的聪睿少年

  好,这个偈颂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大善知识,就是阿底峡尊者。 可能很多老学员对于阿底峡尊者已经非常非常地熟悉了,新学员可能还不熟悉。 阿底峡尊者,是我们的传承祖师里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师,也是对我们恩德非常深的一位祖师。 尊者是一位东印度的王子,从小就非常非常地聪明,师父就举了那个例子:尊者在年少的时候就把当时最负盛名的那个大学者辩倒了,所以他是绝顶聪明的一个人。 [05′0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5讲 六百卷《大般若经》翻译始末

  当时醒过来之后,就感到非常地惊慌恐惧,他惊慌恐惧的应该是考虑到译经的一个方式问题。 所以他就告诉大家:「还是要依照原典广泛地翻译,不删! 什么都不删了! 」当大师把这件事告诉大家,把译场怎么译《般若经》的这个原则楷定下来之后,当晚大师又作梦了。 恶梦都消失了,然后就梦见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心里感到非常地欢喜和舒适。 然后看到自己手里拿着花、灯,供养着无量诸佛;又梦见自己登上了法座,为大众说法,被很多人围绕、赞叹、恭敬;还梦见有人供养珍贵的水果,这都是在传记里面记载的。 这是一个非常吉祥、很喜悦的梦嘛,大师他也觉得非常非常地欢喜,所以那时候彻底地决定不能再删减《大般若经》,完全遵照梵本翻译。 [03′2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4讲 西行求法十七载,回国译经十馀年

  不能只想听一些没听过的,对听过的,心里就没有那样的希求心,甚至有一些麻木感和不认真,或者不恭敬的心态。 虽然我们听过了、我们知道了,可是我们的心有没有依据它做转变? 就像善知识讲的,有没有在内心中生起那样的量呢? 这个还是我们要对内心观察的。 当我们做这样的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啊! 其实我自己和我所听闻的那个道理相差地还是很远的,所以还是需要数数地提醒、数数地忆念。 我们在这点上要持续地思考。 [03′2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3讲 经典中对二大车的授记(四家注)

  在佛陀所说的一切的经典当中,《般若经》是最重要的经典。 佛陀在《般若经》中,特别嘱咐阿难尊者:忘失了其他经典的文句,其罪小小;但是如果忘记了一句《般若经》,过失极大! 所以从佛陀的这句嘱托来看,可以看到佛陀对《般若经》的重视的程度。 妙音笑大师在《现观辨析》里边,引证了印度的法友论师所著的《明显句论》中说:「在所说的一切八万四千法蕴当中,最尊、最上、最胜、最妙,即是《般若波罗蜜多经》。 」所以可以看出来佛陀他很重视自己所宣说的《般若经》。 诸大论师也同样地很重视《般若经》。 那么为什么《般若经》是如此重要呢?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03′39″]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