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nalytical Meditation 观修

【广海明月】第362讲 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

【广海明月】第362讲 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

师父在这一段的讲解中说:“他要勤学”,他指谁?“真正的菩萨”。勤学什么?摧伏自他烦恼痛苦的方法。为什么一定要学习?因为自他痛苦,如果不摧伏痛苦,也谈不到帮忙别人;如果不帮忙一切有情,不名为菩萨。为什么要勤学?因为自己本身不了解的话,就没办法说清楚,“彼方便生因,不现彼难宣”。那了解什么呢?了解苦乐以及苦乐的原因,师父说:“这个不是眼前看得见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要帮助别人,你非自己要亲自地体会得到,眼前当下认识。”师父说:修学佛法的种种方便,认识它以后才能够说得清楚。04:43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61讲 恒时无谬地学习利他的方法

【广海明月】第361讲 恒时无谬地学习利他的方法

当我们定解了一个内涵之后,也想要让他人如同我们自己定解那般生起定解,如果自己确定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师父说:“一定要想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帮助别人。”然后下面师父又说一句:“确定要这样去做的话”,这是不是第一个层次呢?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或自己,一定要去做的话,确定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一定要帮助别人、启发别人。03:04

Loading

【心之勇士】有愿必成

【心之勇士】有愿必成

秋·菩提愿 #245 【心之勇士】 《希望·新生2》

1. 心愿有如什么?
2. 精勤地集聚资粮如同什么?
3. 什么会得到最好的回报?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60讲 跟随师父欢喜趣向大乘

【广海明月】第360讲 跟随师父欢喜趣向大乘

那么我们可以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建立起来,菩萨们处处地方帮别人忙”?这是师父问我们的,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概念是正确的吗?我们可以由于这样的概念动转心意吗?我们可以去想一想,甚至可以完全列出反命题,比如说:我一开始主要就是要帮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连自己都帮不了,我怎么能帮别人呢?帮著、帮著之后我再帮别人不是也可以吗?为什么一开始我就要发心帮别人呢?一开始就要建立这样的概念?02:05

Loading

【心之勇士】利众永远利己

【心之勇士】利众永远利己

秋·菩提愿 #194 【心之勇士】 《希望·新生2》

1. 利益众生的事情,是怎么样的?
2. 私欲只能给我们生命带来什么?
3. 所以我们应该如何?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59讲 走上圆满解决一切问题的路

【广海明月】第359讲 走上圆满解决一切问题的路

我们可能学这一段的时候,要再再地观察一下自己,说:“此中诸菩萨所欲求事者,谓是成办世间义利,亦须遍摄三种种性所化之机,故须学习彼等诸道。”师父把这一段话,说菩萨要求的就是真正地要圆满解决一切问题。这个我们可以跟我们自己的心胸去稍稍对一下,虽然天天发心、天天喊发心,但是在我们遇到当下的一个烦恼的时候,我们就会心陷在这个当下的烦恼里。陷在这个当下的烦恼里之后,请问我们忙的是道的主体还是道的支分呢?如果不是被发心所摄持的话,那就是已经偏了,对不对?甚至此生的、现法的利益,这是道的主体吗?为什么不是?如果他就是求现法的,那就成了他的主体了。道的主体和道的支分,是不是根据心而确立的?01:55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58讲 帮人,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净土

【广海明月】第358讲 帮人,最后建立了自己的净土

读到师父的解释、听到师父的解释,让我感到很惊讶的部分,师父用做生意的譬喻,用做汽车生意的人,来喻那些学菩萨道的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学菩萨道的人,后来师父总结是什么?“做得非常愉快、非常愉快!”为什么呢?他都是满足别人的需要,说:我要一个德国车就从德国来,我要美国车、从哪儿……就都是这样有一个需求,而那个做生意的人就是满足他的需求,结果他圆满了自己的利益。02:2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57讲 正确了解后,一定走上菩萨道

【广海明月】第357讲 正确了解后,一定走上菩萨道

所以佛法是最经得起你计较的──你反复地、反复地去思考、辨析,反复地用你的实践去验证的,就是这个佛法。你把你了解的东西一定要去验证:到底它能不能离苦得乐?你验证了之后,发现用这个思考方式真的会离苦得乐,你就会更坚定地朝前走,但是“正确地了解”是第一步。02:06

Loading

【心之勇士】打开心扉迎进光明

【心之勇士】打开心扉迎进光明

春·见光明 #75 【心之勇士】 《希望·新生2》

1. 慈悲有如什么?有什么功效?
2. 慈悲之人,心是如何安立?
3. 什么便洒进他的心呢?

Loading

【广海明月】第356讲 修道的主体与支分

【广海明月】第356讲 修道的主体与支分

在跟师父学习的时候,会发现师父描述一个东西的时候,用很简练的语言,但是会很详尽。师父把这棵树讲得这么仔细的原因,它是喻为这个法,这么多的法就像一棵树一样,我们要耐心地去分哪个是树根、哪个是主干、哪个是叶子和花果,要耐心地去学。不是说好像这一棵树就是一个枝、一个根,什么都没有了,像一个竿子一样;它不是这样的,它是很丰美的一棵大树。而且在后面这一段师父还说:学佛法是如此,有这样的一个层次,所以才分这么多。所以同样的道理,可以运用在世间法上面。然后接著有一句话说:“没有一个例外,没有一个例外。”两遍。03:2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