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log

【广海明月】第107讲 佛法是内心的事业

  学久的人应该是什么样? 应该习惯向内观察,对法义串习得相对熟练。 一旦我们认真地降伏自己、观察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拿这个照妖镜到处去照别人的过失,我们会去判断内心和自己的行为,何者是照妖镜的老习惯,何者是法镜自照的新习惯。 一旦我们看自己的缺点、看自己的内心,越看越多、越看越深,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会忙于对自己相续的观察、探索,会发现内心真是千变万化,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显现。 在这个显现中,我们怎样提正念? 用所学的教典引导自心朝向解脱、朝向菩提心,甚至朝向思惟空性的方向。 [02′5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6讲 法镜外照,唯独照不见自己

  有一句话说:「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 」我们一旦确立了正确的修行见解,绝对不可以忽略平常的行为,所谓不可以因为善小而不为。 比如说举个简单的例子,打招呼这一点,就是看到人微笑、打个招呼,这样是挺好的、挺亲切的,但是我们学佛的人会不会忽略这个呢? 比如说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居住的地方,我们会不会很注意跟邻居先交个朋友? 然后见个面很热情,甚至有什么事情请他帮个忙? 大家迅速地就开始融洽了。 这样别人也不会担忧,我们自己可能也在新的地方居住得很顺心。 还有就是跟父母亲说话,尽量和颜悦色,不要跟父母亲吵架,用非常柔和的语言和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亲,其实这也是很基础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04′1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5讲 管人闲事的习惯

  从师父讲的上下文看来,如果一个不会修行的人管别人闲事,如果一个不会修行的人管别人修行,必须用到照妖镜,为什么呢? 为什么没有一个美丽的观功念恩的镜子呢? 因为我们未曾惯修,那个镜子还没有修出来,只有照妖镜,所以只好用照妖镜照别人。 用这样的镜子照了别人之后,别人的生命会变美好吗? 别人会因此变善良吗? 真的能够帮忙到别人吗? 如果帮不到,会怎样呢? 反而以这样的习惯伤害了自己对他人的恭敬心,自己也害了。 所以从令自他都变美好这样一个目标和愿望来看,这个目标和愿望根本没有达成,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心力,是不是就成了管别人闲事呢? [02′05″]

Loading

《皈敬颂》PROLOGUE

南无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语)
敬礼尊重妙音(汉译)

Homage to the guru Manjughosa.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4讲 广闻的真正目的是修心

  好! 师父在这一小段里,非常精辟而又犀利地指出了我们的现状。 前面说了修行一定要多闻嘛就多闻,「听了很多道理,结果在文字上面摸索去了,不善巧这个修行。 」说:「在文字上摸索」,那我先问大家说:「在文字上摸索」是不是必要的? 是必要的。 那么仅仅停在文字上的摸索,就是不可以的。 那么为什么他仅仅停在文字上了呢? 那文字到底懂没懂呢? 为什么导致他不善于修要呢? 听了那么多应该很懂得修行啊,因为道理就是为修行而说的,而我听闻也是为了修行。 那么为什么到最后还不善巧修行呢? 什么原因? [02′0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3讲 以正确教理,丈量自身修行

  我们现在在学习宗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学习菩萨的心续里流淌出来的这些甘露正法,很显然会对到两种境,一种境是能够让自己的染污习气生起来的,一个是让我们往上走的这样一个境界。 虽然境是上师、三宝这样一个境,但是如果内心没有信心的时候,也会对他造恶业。 所以不论境界上殊不殊胜,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而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为什么会选择去胜解作意? 这里边还是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关乎到我们生命真实的苦乐问题。 [02′27″]

Loading

藏文新译《三十五佛忏 》光明导图

透过拜佛,可以得到你心里想要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有人想获得心灵的平静,
有人真的想要原谅周围的人,
有人没有自信想要对自己有信心。
拜完佛之后,有的人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我、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为什么?因为身心、气质都改变了。
如果身心、气质改变,那么此生就改变了,此生后面的命运都改变了。
由于什么带来的改变呢?拜三十五佛。
—— 真如老师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2讲 如是修,一定感得如是果

  这里边会对付到我们内心什么样的一个见解呢?比如有人说:「啊!我用功了很久啊,好像我也修不出来。」但是当你产生这样的感觉,或者这样的一个困境的时候,看到师父的这句话,会不会好像被打了一下?「我都种因了,然后我会认为修不出来──那个因长不出果来。」我们不是在这儿叹息,就该去考虑是什么原因。因为师父在「今勤瑜伽多寡闻」这一节里讲到是一定会出生那种结果的。那为什么我没出生呢?肯定是因上哪里缺了条件!这样的话,就不容易让我们动摇我们对这条修行的路的坚持。3’0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101讲 透过听闻,了解“境、行、理、果”

  那么我们的内心,研讨《广论》之前要准备好一个大乘的发心——为利无穷无尽的有情,我们必须去希求无上菩提,这一节课的听闻如果由趣向于无上菩提这样的一个目标所摄持的话,那么生生世世我们由于这节课积累的福德, 犹如一滴水融进了大海是没有穷尽的。 与其没有特别特别地观察、策励自己的大乘发心,和认真地策动自己哪怕是相似的一个大乘发心,这两者都用了相等的时间听闻,而有策动的很显然是占了非常大的便宜。 我们都是花了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体力,可是一旦有一个殊胜的发心在摄持的时候,对自他来说,利益都是非常非常大的。 [03′21″]

Loading

四家合注_菩提道次第廣論

【广海明月】第100讲 礼敬道次第与诸上师(四家注)

  「遍视无央佛语目」,「无央」就是指无边,「犹如遍视一切佛语目之道次第与善知识」,这个「目」到底是指什么呢? 「应该理解为道次第」,注意! 这是一种解释,「和自己的善知识」。 「贤种」就是贤善种性,趣往解脱和一切遍智。 「度越轮回大海最胜阶磴或津梁」,这个「津梁」是指码头。 所谓的「阶磴」,本来是指河坝、高起的台阶,但这里也是指码头;这句的意思是具有贤善种姓者从这里出发,这是能渡越轮回大海最殊胜的入口,是在赞美善知识,也可以说是在赞美道次第、三士道次以及诠说彼诸至言。 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道次第是善知识——也只有善知识——能够传承给我们的。 [03′06″]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