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103讲 以正确教理,丈量自身修行

  我们现在在学习宗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学习菩萨的心续里流淌出来的这些甘露正法,很显然会对到两种境,一种境是能够让自己的染污习气生起来的,一个是让我们往上走的这样一个境界。 虽然境是上师、三宝这样一个境,但是如果内心没有信心的时候,也会对他造恶业。 所以不论境界上殊不殊胜,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而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为什么会选择去胜解作意? 这里边还是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关乎到我们生命真实的苦乐问题。 [02′27″]

  那么接下来,什么境界是我们所对的呢? 比如说在对到这样的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行持? 身语意三要怎么样作意? 为什么要这样作意? 根据什么样的道理?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法呢? 以及这种作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师父后来讲了:「一定的! 」就是一定会产生那样的结果。 如果你那样做了之后,尤其是等到我们修行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就会有那样的结果。 所以这不是用了很多功然后结果什么都没出现,不是这样一件事情,是说造了那个因、修了之后,一定会出生这样的结果。 [00′47″]

  那么我们修行所要得到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想要成为菩萨,脱离生死,甚至想要成就无上的佛果,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果。 那么就要讨论一下我们所面对的状况,比如说生、老、病、死一定是我们所面对的,对不对? 六苦、八苦都是我们要面对的,上师、三宝也是我们要面对的境界,经典也是、佛菩萨……。 佛菩萨是我们所对的境界吗? 当我们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啊! 我一定能够对佛菩萨这样的境界生起信心、生起感动,所以我就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01′34″]

  我们现在在学习宗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学习菩萨的心续里流淌出来的这些甘露正法,很显然会对到两种境,一种境是能够让自己的染污习气生起来的,一个是让我们往上走的这样一个境界。 虽然境是上师、三宝这样一个境,但是如果内心没有信心的时候,也会对他造恶业。 所以不论境界上殊不殊胜,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才是最根本的道理。 而我们的内心殊不殊胜,为什么会选择去胜解作意? 这里边还是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关乎到我们生命真实的苦乐问题。 [02′27″]

  所以说算盘啊! 这个算盘。 大家都知道账房先生,在老的电影里边都是在打算盘的,现在没人打算盘了。 我们在计算是苦还是乐的这个算盘,要在内心里计算得非常非常清楚的:我如是做就会得到如是的结果,这样做就得到那样做的结果。 这一点自己在心里边要算得清清楚楚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把它算清楚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听了佛陀讲的业果的道理——如何是苦因和苦果,如何是乐因及乐果;我们对这样的道理反复思择之后,选择去种善因、结乐果,对治恶因、苦果。 所以还是师父说的那句话——这是确定的,不用怀疑! [03′27″]

  下面我们再听前面那一小段的后一部分。

  但是现在那些修行的人,他要讲修行啊但是不懂道理。 请问:你不懂道理,这个道理是告诉你怎么修行的,你怎么修法? 我们现在变成闭门造车。 实际上闭门造车,多多少少造了一点哪! 但是他在门外空转,转了半天是原地踏步,不仅仅是忙一生,多生多劫这么空忙,这个很可惜,这个很可惜! [04′06″]

  接下来这一段,就讲了「今勤瑜伽多寡闻」的这个现象。 师父在这里边说:「他要讲修行但是不懂道理。 」但是那个非常努力修行的那个人,他可能不会认为他不懂道理,他会认为他已经懂了,所以马上就开始修了。 然后师父就说:「请问:你不懂道理,这个道理是告诉你怎么修行的,你怎么修法? 」如果是那个弟子的话,就会说他懂了,所以才坐那儿修呀! 那么懂了什么呢? 接下来就讨论懂了什么。 我在想如果师父坐在面前给我们讲的话,我就会提一个这样的疑问说:那样修行的人他不会认为他不懂道理,他认为他懂了。 所以这里边师父说的「不懂道理」,和那个学的人他认为他懂了,他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他懂的东西在善知识看来恰恰是不懂,或者说一知半解。 这个懂与不懂之间,要有明眼人看你懂了才可以,不然我们了解的东西可能就是错的。 [05′21″]

  就像我小的时候刚上学,我认为:写 3 为什么要站着呢? 3 应该写个「m」形,就是都趴在地上。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 3 可以休息,不然 3 要一直站着呢! 所有作业本上的 3 都站着,我应该让它趴在纸上。 我认为这是对的,所以老师把我的 3 字改了之后,我还认为我写的是对的。 然后老师问我说:「为什么给你改了这么多次之后,你这个 3 还要这么写呢? 」我说:「因为 3 累了!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说数字累了。 但是一个小孩就是那样想的,一个小孩! 而且会觉得特别有道理。 每次 3 字一定会被老师用红笔打一个叉,逢 3 就是叉,如果那一页上 3 字很多,我就全是红色的叉字。 大家都知道上学的时候如果你的本上都是红色的叉字,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但是我都非常坚持,因为 3 要休息。 所以哪有道理呢? [06′30″]

  所以要说服我们自以为是的道理,善知识真的要花一番苦口婆心的力量。 师父这里边说:闭门造车还多多少少地造了一点,我们是什么? 是门外空转,是完全不懂道理,都修错了! 而且他不是这一生浪费了,是多生多劫都在这儿空忙。 师父说:「这个很可惜,这个很可惜! 」 [06′59″]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我们不是那个很可惜的人,因为我们非常重视听闻,对吧? 每一节广论班的课程我都参加,而且有的时候会参加六、七个课程,我是很重视闻思的! 那么,到底听了之后懂不懂修行的道理,到底是不是在门外空转? 对师父讲的这样的一个提醒,还是要向内心仔细地观察。 [07′29″]

  修行一定要听闻,沿着听闻的道理修行。 如果拼命用功而忽视了听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这是在经典里被所有的善知识所呵责的。 像有一本论叫《喜金刚释难花鬘》,这里边有一句话就是师父这句话的写照,说:「没有智能的人,就没有听闻;没有听闻,就没有思惟;远离了这两者,就没有瑜伽;而没有瑜伽,就没有成就! 」所以看起来是很有智能的人才能够重视听闻。 希望所有想修行的人都能够趣入努力听闻的广大门径,使自己的心沿着正确的道次第好好地行持,不要一生空忙,甚至多生多劫都空忙。 这不是一般的悲惨喔! [08′37″]

  所以在前一小段说造论的宗旨,说为什么要造这本论,就是为了点醒这样用功又自以为在修行的人呢! 佛菩萨悲悯我们,所以才给我们讲这样的道理。 那对我们自己来说,要不要信受、要不要听闻过来人的经验呢? 因为如果不去听的话,可能修不出来东西,或者一开始是错的,到最后都错的,自己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修到什么什么地步了。 因为我们没有拿一个正确的教理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或者一把尺,去丈量我们到了什么地步。 我们完全跌落在自己的感觉里,自以为是的,比如说修出来这个啦、修出那个……,完全是自我的感觉,而不是佛菩萨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的那样的原则。 而我们自己的感觉多半都是跌落在一个受支的感觉里,感觉很好,但是未必是很好的。 [09′46″]

TBA


闻思题纲:​​

【全广 II】第 103 讲 讨论题纲(一)/如华法师

  1. 在师父开示前,老师讲述内容。主要诠释什么重点?
  2. 此讲在师父开示时,特别提到哪种行相?3. 针对这个行相,老师怎么帮助我们结合相续观察思惟?
  3. [00′00″]~[03′27″] 先把这一段的要义收摄一下,老师这段的宗是什么?

【全广 II】第 103 讲 讨论题纲(二)/如得法师

  1. 举个自己的工作“境、行、理、果”的例子,对什么样的境?最后怎么去行持?用什么道理?用理去推,得到什么结果?
  2. 我们对到境的时候,为什么要选择胜解作意?
  3.  [03′27″]~[09′27″] 先把要义收摄一下。
  4. 有一种类型是想要修行但不听闻;有一种类型很认真听闻,但不确定听得到底对不对。这样不是没路的意思吗?怎么办呢?我们还有路吗?路在哪里?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