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203讲 让大乘发心成为心之所愿

  因此做任何的善行之前调整动机,生起皈依和发心,就变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纵然三令五申,在大大小小的开示中,我也听到师父反复地策励,还有我很多的上师们都如是说。 但是反观自己的内心,就在策动自己要发心去求大乘这件事上,我们到底把它看得有多重要呢? [01′51″]

  虽然善知识们几乎是每一次听法都会强调动机的调整,让我们沿着三士道,把动机调整到趣向于菩提心、趣向于佛果这样的一个方向。 但是就算讲了很多年,我们在内心中是否引起对这件事的重视? 重视和不重视之间的那一道界线到底是什么? 比如调整自己本身的动机,在「皈依发心」偈颂里面,「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归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前面的两句就提到了大乘不共皈依,而后面就提到了大乘的发心。 为什么要提到皈依和发心呢? 如果在行善之前,我们本身的动机没有办法生起皈依的心念,请问:那我们所造作的善法有没有办法成为正法呢?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办法生起哪怕是造作的菩提心,朝着这样的方向,我们所造作的善业不能够称之为大乘法或者趣向于大乘法。 [01′19″]

  因此做任何的善行之前调整动机,生起皈依和发心,就变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纵然三令五申,在大大小小的开示中,我也听到师父反复地策励,还有我很多的上师们都如是说。 但是反观自己的内心,就在策动自己要发心去求大乘这件事上,我们到底把它看得有多重要呢? [01′51″]

  所以对于从现在开始到成佛这样一个修道进程的计算,我们有没有特别在意要速疾成佛这个「速」字呢? 纵然讲了很多次、很多次,好像在内心中也无法生起鲜明的决断,或者比较强烈的觉受。 那么这种状态下,就让这种状态——好像自己佯装不知,或者似是而非地懵懂下去,还是要结束内心这种忽明忽暗的状况? 因为现在有幸能够听到善知识在大大小小的开示中都这样提醒我们,在《广论》几乎每一处也都提醒我们,一开始就是要「导具善者趣佛地理」,立出这样的一个目标和宗旨。 所以我们能听到是多么幸运! 因为我们听到了之后,我们便不会犯那种错误去诽谤大乘法,就不会因为诽谤大乘法而堕落。 [02′57″]

  虽然不会因为去造作谤法罪而堕落恶趣,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听进去佛菩萨劝我们的、给我们找的最好的路? 最快成佛的那条路,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准备趣入大乘,不是跳离了恶趣、跳离了轮回,然后再慢慢地学大乘。 在三士道里最初有一个共下士道,开始就发心趣大乘。 这种方式如果没有善知识来教我们的话,我们是不太会重视到发心这个问题的。 发心就决定了成佛的路是近还是远! 所以这条信息,到底在我们无量劫生命的这种进程中值多少钱呢? 告诉我们这个窍要! [03′49″]

  比如说能把面包做到世界顶级的,他一定有一些窍门;能把一个银壶打到世界顶级的,也都是有独到的方法。 但是进趣无上菩提能找到一条最快的路,那一定是成就了无上菩提的人,他知道怎么走是最快的。 但是他走过了之后,回头告诉我们还没有走完的人,会听吗? 还是想要自己去闯一闯? 但闯一闯会闯到哪里去呢? [04′19″]

  在动机的这个策发上,大家可以持续地、持续地思考。 如果觉得自己的心动转不灵,那么不要因为动转不灵就作罢;正因为动转不灵,所以要努力地动转它,因为现在我们还有机会! 如果连听到的机会都没有了,也没有闲暇去思考这个问题,那才真的动转不灵。 所以如果我们努力思考的话,趣向大乘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个神话,可能就可以像眼睛看到、手可以触摸到这么真实! 因为它就是在我们心念上操作的、反复串习的、思考的、观察的,能够生起的这样一个正念。 [05′09″]

  所以每每听到上师们这样数数地强调发心的时候,内心里真的是很感恩! 不管我们能不能听进去,还是我们听了又忘了;做两天很精进,过几天有点什么事情一打击,想要帮忙别人的心就立刻灰飞烟灭,我们就进进退退、明明暗暗地这样反复地折腾。 但是善知识都没有放弃我们,一直在引领着我们,从来不放弃! 因为如果放弃我们他就没有菩提心了;他的心是经过千劫修炼的,坚固不动的、剎那都不闪的利他心。 [05′52″]

  在这样坚定地趣向于大乘的上师们的引导之下,那我们是否也拿出精诚之心,认真地想一想发心这件事? 在这么多的经典里上师们反复强调,是不是我也应该把它摆在我生命的一个头等大事上,在内心中彻底地做一个决断:我在做很多很多的善行之前,我是否要发心为利有情愿成佛? 至少要有这样的一个动机去做的。 那么生起这样的念头算不算发心呢? 不一定算! 因为我们要对有情生起那样的慈悲心,然后由于这样慈悲心的基础,为了想要尽快地救他们然后去成佛——当然菩提心还有完整次第的修学。 但就是我们天天发心要修学七重因果、自他换,这样经过严密的道次第修行的菩提心,天天这样发愿,我们一定会去修! 因为那就是我心之所愿啊! [06′55″]

  所以很希望我自己和大家都能够听进去善知识几乎是永不疲厌的谆谆教诲。 如果能听进去的话,得少走多少弯路啊! 但是听不进去的,非得照着自己想象的那样,说:「我快点从恶道里出来、快点从轮回里出来,我赶快出来,这苦实在太难忍了! 」感觉上是赶快出来马上到一个清凉的地方很好,可是我们离遍智的果位太过遥远了! 佛陀计算的这种走法会比较好,那我们的小算盘算的就是那样的比较好,所以还是存在那个问题:求证无上菩提是佛陀懂呢,还是我自己懂呢? 是上师们有修行的经验,知道如何是快路、如何是远路,还是我自己有呢? 那么当我觉得自己很合理的时候,好像不太了解善知识们说的事情,我也没有一双眼睛看到无尽的未来,我不可能看穿八万大劫、十万大劫,都不可能! 甚至这一生的事都是前面做了,后面就忘了! 就在这种慧力的状态下,如果还不去紧紧地拉着善知识的手、听善知识的劝导的话,那出路又在哪里呢? 我们那么自信、相信自己的感觉,依据又是什么呢? 所以这些问题自己要在内心中好好地思考一下。 [08′22″]

  当我们得到暇满人身的时候,就像闪电在乌云密布中闪耀,非常明亮但是瞬间就会熄灭。 如果用这样的时间,我们能够望见璀璨的大乘法脉,能够心生渴仰,用全部的身心去追求的话,这一次的暇满人身我们是不是非常地值啊? 太值了! [08′47″]

TBA


闻思题纲:​​

【全广第 2 轮】第 203 讲 讨论题纲(一)/如华法师

  1. 行善即是行持正法吗?若不是,其差别为何?受持正法造善一定是大乘法吗?若不一定,其决定关键为何?我每天习惯的善行……是正法?是大乘法?
  2. 「调整动机、离苦得乐、速疾成佛、发心、善知识」,这些常常听到的名相,在这讲内容当中,引导我们修学其必然的关系是什么?

【全广第 2 轮】第 203 讲 讨论题纲 (二)/卢克宙学长

  1. 师长强调闻法动机的调整已经多年了。「我」到底重不重视呢?
    (1) 如何分辨我重不重视?
    (2) 速和不速的差别为何?
    (3) 「我」为何一定要速?
    (4) 如何能令自己坚定生起?
  2. 当我的内心如此彻底做此决断后,
    (1) 算不算是发心呢?
    (2) 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
    (3) 与真正的发心如何区分?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