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80讲 修行不可一日无师

  这样一位勇悍用功的善知识,他示现的行为就是每天对自己的善知识祈求,他会认为:哎呀,修行不可一日无师啊! 必须老老实实地跟着善知识学,跟着过来的人学,因为过来人的指点非常重要! 看!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讲解中,他在第二盘磁带处处强调一定要传承、要师承,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凭借自己,比如说自己很用功,自己好像头脑很灵光、思路很快。 正因为思路很快,有的时候可能就想到别处去了;正因为很用功,所以可能几天不见就跑得很远,跑到哪儿? 跑到错道上去了。 [03′49″]

  好,再听下一段。

  结果啊,他说如果在临济、德山会下,有大善知识的话,一棒、醒了! 一点都没错。 这个善知识,这地方特别说明的——这个有善知识的摄受的重要。 那么像这种事情,也就是说平平常常啊我们自己单单凭自己的这个,不管用功也好、认识也好,都需要经过这种过来人的指点。 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呢,也就是说,喏,他们两位把佛最殊胜的东西解释说明了,让我们深入体会到。 结果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我们人间,是天上、天下无所不及。 佛陀在经典当中也悬记,到将来末法当中能够振兴,把我的教法如理如量地恢复的,就是他们两位! [01′12″]

  好,在讲了「头面俱肿」,再讲了「疑情」、「般舟三昧」,然后又回到了那个话题,就是传承、善知识。 师父说善知识的摄受非常地重要,因为像悟道的事情,平常我们单单凭自己的,不管自己的用功也好、认识也好,师父的看法应该是:没什么用的,有的时候可能会起反作用,一定需要经过过来人的指点。 [01′54″]

  这几句话其实也是师父修行的写照。 大家都知道师父是非常勇悍的一个人,他是不怕困难的。 在师父的日记里,师父写到某一天上早课之前,他突然胃痛,痛得非常非常严重,这个时候师父不屈服于这个胃痛,继续起来把该做的事做完。 还有的时候会写到师父病了,在病中师父每天不间断地诵《大般若经》。 师父有一次生病,诵《般若经》的时候他会加大量,诵了三、四卷。 因为生病的时候没有力气,还要加大诵经的量的话,实际上是会很辛苦的,但是在师父的日记里还写说他得到了无比的加持,他内心感到无比地欢喜。 那时候看到身体示现的苦受,和内心感到的欢喜和清凉,好像是了不相干的样子。 [03′01″]

  这样一位勇悍用功的善知识,他示现的行为就是每天对自己的善知识祈求,他会认为:哎呀,修行不可一日无师啊! 必须老老实实地跟着善知识学,跟着过来的人学,因为过来人的指点非常重要! 看!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讲解中,他在第二盘磁带处处强调一定要传承、要师承,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凭借自己,比如说自己很用功,自己好像头脑很灵光、思路很快。 正因为思路很快,有的时候可能就想到别处去了;正因为很用功,所以可能几天不见就跑得很远,跑到哪儿? 跑到错道上去了。 [03′49″]

  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能有一个善知识引领我们,我们是何等地幸运! 像师父在《广论》里,透过讲一些公案啊、讲一些故事啊,比如说那个修般舟三昧的出家人,他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去修的,而且有非凡的毅力,还有正确的办法。 这里边就对比出:没有做准备的那两个人根本就是会半途而废。 所以当我们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注意到条件? 比如修学佛法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找到传承,找到传承的善知识指导我们,而且我们要对这样的善知识修信。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然后才能修行! [04′33″]

  很多人在用功的时候,可能会特别习惯自己指导自己——自己想一想,比如这段时间可能在一些地方承担,发现:哎呀! 最近烦恼越来越重,跟别人的关系也处理不好。 然后就下个定义:我学了二十年《广论》,怎么样? 烦恼越来越重了吧! 越承担烦恼越重。 他把观察到自己烦恼重的因,归结为学了这么多年还这么重。 这样一讨论的话就变成:那学《广论》对我们生命的利益到底是什么? 二十年都辛辛苦苦地学习,利益到底何在? 所以这很显然是一个非常打击自己的想法。 [05′17″]

  我们听一座《广论》、听一座法,从前行、到正行、到结行,实际上它对我们身心的饶益,应该从闻法胜利上去看,而不能说看我烦恼这么重,所以我闻法就没有功德,不能这样子看。 但是如果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提点着我们,在守护着我们、观察我们,给我们一些及时的提醒的话,我们常常会自己做一些很奇怪的总结、很奇怪的结论。 这种结论是那么真实、是那么有理有据,而且我们都是直接有经验的。 所以学习了很久的人,就会认为:喔! 学了这么久到底有什么用? 我烦恼还是这么重! [06′01″]

  没学之前知道烦恼重吗? 可能是不知道。 那么知道烦恼重了的时候,为什么会认为是学了这么久没用,烦恼还是这么重呢? 也可能是自己的观察力变明晰了,看到越来越多的烦恼。 就像阳光照进了一个屋子,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尘埃;这个屋子如果是在地下、没有灯的话,灰尘一寸厚也看不到,也不知道是什么。 [06′29″]

  再一个,比如说听闻很多年教典,算一算自己每闻一座法,它所产生对自己的利益。 尤其是没有虚度光阴这样的二十年喔! 到这个时间就来听法,我们会累积亲近正法、亲近善知识多少殊妙的善业? 这样算一算是不是内心会比较欢喜! [06′52″]

  我特别特别地发现,师父会在我们遭遇的很多很多看起来没什么欢喜心、没什么收获的事上,帮我们总结出特别特别多亮丽的,让我们身心振奋的那些点。 这些点为什么师父能够看到,我们看不到呢? 可能这就是我们必须跟师父学习的原因。 [07′17″]

  还有比如说「观功念恩」,观功念恩就是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视角。 有一些人认为:如果常常观功念恩的话,会不会是非都混淆了? No! 不会的! 因为观功念恩会让我们减少对他人的怨恨,或者不想见别人,这些封闭的、负面的心思。 一旦我们看看别人在我们生命中的付出,我们就会生出很多的感恩心;一旦有很多感恩心之后,我们就会感受到幸福,感受到这个团体的温暖、家人的温暖、朋友的温暖。 这就是善知识给我们提供的,在林林总总的事相中,我们可能需要保持的一个观察的角度。 [08′00″]

  还有我特别强调做「善行点滴」,报告善行。 有些人就提出观点,说:「欸,我要是把我的善行讲出来的话,是不是就没有积到阴德? 」还有的人说:「万一我把善行讲出来,我骄傲了怎么办? 」秘密的善行是可以做的,但是你把你的善行讲出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供养佛菩萨、供养大众,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不是为了名利心。 那么傲慢是如何产生的? 傲慢是觉得自己比他人强。 如果我做了善行点滴就认为我比所有的人强,那确实是傲慢。 如果我自己做了那个善行,又听到班里的很多人都有这么多善行,生起了对周围人的恭敬,这样的话,这个团队就会在一种感动和礼敬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善行点滴。 那为什么自己能做这样的善行? 源于善知识的教诲、源于佛陀的教诲,而且源于同行善友彼此的影响。 这样的话我做的善行归功于谁? 就归功于善知识和同行善友,好像自己是越来越小的,那么怎么可能会产生傲慢呢? [09′12″]

  这些其实都是在学《广论》的过程中,师父慢慢地帮我们养成的一个习惯。 也就是一定要得到师父的摄受、师父的引领,我们这样在修学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多集资粮,尤其是用一种振奋、乐观的精神,在一切境界中都能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也就是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旦有办法之后我们就设法去改变,而不是在经过的事上,总结消沉、灰暗、无助。 因为我们的心是有作用的,一旦我们朝向着能够积聚资粮,能够有所作为,能够运用佛法、运用教理来观察内心的烦恼,来对治内心的烦恼,我们就不会对痛苦感到无能为力。 我们是可以对治它的! 因为痛苦是有原因的,把痛苦的原因去掉,痛苦的果就不存在了。 [10′07″]

  一旦长久地这样在师父的教诲中反复地练习的话,我们就会慢慢地养成习惯,当苦现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去观察:苦是什么? 因是什么? 我还有什么可以解决的? 就不会糊里胡涂地沉在苦受的感觉里,甚至泡了很久,越泡越深、非理作意越来越多还不知道出离,还给自己痛苦找很多理由,让自己陷入越来越深。 我们就会觉照:生命的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苦的,而且是越来越苦的,这样方式是不对的。 我们就会想起师父教我们的理路、想起:喔!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那么温馨、亲切、和蔼的善知识,他在《广论》里,处处教我们如何观照自心、如何对付烦恼;我们的生命不是孤立无援的,我们有佛菩萨、善知识的摄受! [11′02″]

  如果有善知识的摄受,那么在我们遭遇的任何境界中,比如说病苦,比如说我们的亲人得了不治之症,还有经历各种各样的爱别离等等,在遭遇到这些事的时候,我们就不至于被这种事情粉碎。 我们会想着从这种事情的打击力上快点站起来,为什么? 因为师父说只要我们不放弃,他会陪我们走完最后一程。 这条路不是孤寂的、不是独行的,是有师父陪伴我们的! [11′38″]

TBA


闻思题纲:​​

【全广 II】第 80 讲讨论题纲(一)/如英法师

  1. 请总结我每天的现行,有没有对自己的善知识祈求,内心有没有那种渴望“修行不可一日无师”?内心有没有存在这样的动机?
  2. 观察自己在修学的过程中,“习惯自己指导自己”的现行是什么?老师举例:广论学了 20 年了,我们的认知是“烦恼越来越重”,我们常用这种想法来打击自己。但善知识在这里指导我们思考的方向又是什么?

【全广 II】第 80 讲讨论题纲(二)/性勤法师

  1. “一日无师”是什么意思?老师这几段是用什么角度来成立修行的过程不能一日无师?
  2. “一日无师”对我们来说,会不会发出像师父这样的感慨?对我们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3. 大家进法人、学广论好长一段时间,透过学广论历事练心,你眼里见到的法人是越来越殊胜,还是问题越来越多?你跟周遭同行的关系,是刚进时比较好,还是现在比较好,还是关系差不多?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80 讲 复习题纲/缘护法师

  1. 在学习了这讲,师父希望我们养成哪些修行的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