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79讲 透过反复观察,建立坚固信仰

  为什么呢? 因为探索「我」的安立非常重要。 以我爱执为中心的这个苦难的渊源,几乎可以说承包了我们生命所有的痛苦,一旦我们听佛说了「无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这个生死就是无明产生的,如果这个无明不破除的话,我们是无法逃脱生、死、生、死这样的一个摧残。 所以很多修行人精进地学习佛陀的教典,在探索「我」到底是如何安立的? 在心和境之间,他的犹疑、他的侧重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力道? 从学习《摄类学》开始,经年累月地十年、二十年都是要钻研这个问题。 [03′53″]

  好,大家接着听。

  还有真正疑情现起的时候,那个参禅那个疑情现起也满有意思的。 到那个时候你的脑筋里面没别的东西,就是这个疑。 假使你是念阿弥陀佛,说「念佛的是谁? 」就是人家形容啊如人欠万贯,欠了人万贯钱一样,那个债主逼在那里不晓得怎么解决。 或者说你被人家倒了万贯钱一样,你不晓得用什么方式,心里老放不下要回来的那种味道。 他什么东西说打不散、搓不开,这样啊! 反正这种东西啊,所以就是说你只有正确地体会了。 好辛苦、好辛苦! 而且往往是经年累月地这样来。 [00′48″]

  这一小段,师父又为我们解释一下疑情现起来的状况——参禅的一个法门。 师父学过很多法门,而且都是深入地学。 疑情现起的状况,比如说念佛,参念佛的是谁,还有参不同的话头。 到了那个疑情现起的时候,就是整个疑情和心完全地融为一体,好像怎么也放不下,走着、坐着、躺着、睡着……,心里全部都在想这一件事情。 [01′27″]

  其实到了〈毗钵舍那〉的部分,会谈到对「我」的这个安立,还有对很多事物的安立的问题——就是心对境的一个安立的问题。 当讲到〈毗钵舍那〉的这个问题,还有学习辩论题,像出家人学《摄类学》的时候,他们也是从早到晚探讨一个题。 探讨这个题的时候,常常一周可能也会想这个题。 因为我看到我们寺院第一班的法师在学五大论的时候,老师留了一个题,如果他们全班都没有人明白的话,那么这一夜有的时候他们都不会睡的。 大家在那坐着,突然有一个人破题了;他破题了之后,他就跟周围的人讨论,然后慢慢大家就可以把那个问题想出了一个思路。 [02′11″]

  比如说上辩论场,有的时候被大善知识问到哑口无言,什么都答不出来,所有的思路好像全部都掉进了某个黑洞,心里只是一片空白。 有的辩论的人,也有被特别厉害的大善知识回答一句之后,就在场上一直站三十分钟。 因为轮到他辩论的时候,他要辩完那么长时间,可是他不知道该问什么,就只能在上面站着,所有的思路都不见了。 [02′38″]

  在学习理路、在探讨真理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很多出家人经年累月地研习教典。 比如说五大论学制建立的这个过程中,每一道题他们都想要去寻觅答案,有的时候会讨论不出一个结论,甚至经年累月地没有一个结论,经年累月地都在起疑情的这样一个状态,但是却要提起十二分这样的一个精进力,不停地去探索。 [03′05″]

  为什么呢? 因为探索「我」的安立非常重要。 以我爱执为中心的这个苦难的渊源,几乎可以说承包了我们生命所有的痛苦,一旦我们听佛说了「无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这个生死就是无明产生的,如果这个无明不破除的话,我们是无法逃脱生、死、生、死这样的一个摧残。 所以很多修行人精进地学习佛陀的教典,在探索「我」到底是如何安立的? 在心和境之间,他的犹疑、他的侧重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力道? 从学习《摄类学》开始,经年累月地十年、二十年都是要钻研这个问题。 [03′53″]

  其实也有点像念兹在兹,就是一直在心上不能忘记这个问题,甚至可能在用斋的时候、在走路的时候,甚至在抬头看一眼天上的云的时候,都会去想我们生命里非常在乎的那个问题。 很多人可能会对无自性的问题很感兴趣,想要去探索:无自性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这个「我」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对这个问题,有的修行人就要探索可能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探索。 像我们寺院有的沙弥就开始背《辨了义不了义》,他们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这样的教典,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 [04′46″]

  所以师父说老放不下的那种感觉,打不散、搓不开,这是求道者的一个用功的状态。 师父说是很辛苦的,但是还要经年累月地这样地努力下去。 很礼敬这样地探索真理的修行人。 [05′11″]

  如果有善知识在旁边指导的话,就会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境界——在风中、在雨中,还是在雾中,还是在黑夜里,善知识都会告诉自己。 比如说在学经论产生怀疑的时候,会强调说要合理犹豫,不能非理犹豫。 非理犹豫再下去之后就会破坏自己的信仰,甚至会建立一些邪见、非量的东西,然后会走上了歧途。 这都是要善知识在旁边,手把手地教自己。 [05′42″]

  就算是自己会了辩论的理路,但是辩论的理路怎么去伸展,才能有利于自己建立对三宝的信心,甚至建立严密的对教量的观察、对内心的观察,对很多很多定义的反复观察和讨论。 我们真正地确定一个事情的时候,是要经历破除邪见是什么,自宗是什么,最后还要经过有人提问题了、又有人提问题了、又有人提问题了……,然后不停地答疑、不停地答疑。 [06′11″]

  如果能立出一个别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自宗,就像玄奘大师在印度辩论,那个时候辩论的人都说:「如果你能把我上面立宗的字动一个的话,我就以头相谢。 」就是我的头都可以给你。 所以那个时候的出家人他们的立宗是用生命立出来的,因为他经历过了太多太多的探索,太多太多昼夜反复地、反复地用功,精进地观察,所以最后他成立的自宗是坚固不可动摇的。 [06′46″]

  所以这个时候建立的信仰,他已经经历过了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 而且自己提得差不多之后,他还要接受很多人对自己提问题,最终他会建立出一个这样的自宗。 一旦这样的自宗建立出来之后,他肯定是非常难以撼动的。 信仰就是这样,是在反复地辩论、反复地观察之中建立出来,在昼夜不停地听闻、思惟、辩论、反复地观察中建立出来的,所以观察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07′22″]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79 讲 复习题纲(一)/性传法师

  1. 今天这一讲,师父是顺著《广论》哪段原文、什么公案讲解下来的?
  2. 师父举了「真正疑情现起的时候」跟《广论》这段原文的关联、意涵是什么?
  3. 老师为何转而举「到了〈毗钵舍那〉的部分」及「出家人学《摄类学》、辩论」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 从老师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师父的这段开示,提策我们「在学习理路、探讨真理、研习教典」要注意哪些关键?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