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60讲 介绍佛陀的法报化三身

  在这里边师父说:佛陀会应种种的机,让大家看到佛陀不同的化现。 那报身我们能看得到吗? 登地以上的菩萨能够看到报身,当然还有佛可以看到佛的报身,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是看不到报身的。 所以师父在这里边说:众生还没有登地之前,只能看到他的化身。 这个化身有在四生、六道当中,所以不知道有多少。 不知道有多少化身这样的一位佛陀,在陪伴着我们、在引领着我们,师父说:这就是我们的释迦世尊,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03′32″]

  好! 那么我们再听一段师父的带子。

  那么这个三样东西,也可以说他身、口、意三业,也可以说他的法、报、化三身。 这个「意」是代表了他的法身,「语」是代表了他的报身,「身」是代表了化身,一般来说,一般来说。 因为意业本身的的确确它跟法是彻底圆满相应,那个就是法。 那么他所现的身呢? 那个现的身的话,就是他自己的是佛身,那是我们看不见。 现在「妙善所生」,我们看得见的,那的的确确应个人不同的机所看见不同的。 菩萨看见他的是报身,众生还没有登地之前,还没有破无明之前,看见他的是化身,而这个化身有在四生、六道当中的。 所以这个也同时可以说法、报、化三身。 那么总结起来,这就是我们释迦世尊,这个是我们的尊主,这个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导师。 第一个。 [01′35″]

  在这一个小段里,师父讲了佛陀的法、报、化三身。 对于新的同学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概念;对老同学来说,都知道佛陀有法、报、化三身。 大家好好学,学到《现观》第八品〈法身品〉的时候,这里边就介绍了法、报、化三身的功德,还有他们的差别。 在前七品介绍了菩萨应该如何了解三智——一切相智、道相智,还有基智。 那么怎样才能够达到一切相智呢? 就是修持四加行,然后去获得法、报、化三身。 佛陀的法、报、化三身是怎么来的呢? 在《现观》里边就会有详细的介绍。 要发心去了解法、报、化三身的功德及其差别,乃至作为现在还是一个凡夫的我,如何去获得法、报、化三身? 这是我们在今天再次学习的意义。 [02′39″]

  在这里边师父说:佛陀会应种种的机,让大家看到佛陀不同的化现。 那报身我们能看得到吗? 登地以上的菩萨能够看到报身,当然还有佛可以看到佛的报身,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是看不到报身的。 所以师父在这里边说:众生还没有登地之前,只能看到他的化身。 这个化身有在四生、六道当中,所以不知道有多少。 不知道有多少化身这样的一位佛陀,在陪伴着我们、在引领着我们,师父说:这就是我们的释迦世尊,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03′32″]

  从前面赞美佛陀的意功德,现在又讲了法、报、化三身,都为我们的生命打开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视野,说:还可以有三身啊! 意功德还可以了解一切,一切所知都可以知道,堪为心的对境的都可以了解。 当然只有佛陀可以在一剎那间了解,我们就算是看见了可能也不知道、听了也不知道。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学习,我们有学习的能力呀! [04′08″]

  通常人对于超越自己的事情,可能有几种现象:一种就是很想了解那是什么;还有一种就是我现在也不错,不用去那么费力地了解;还有一种是悲观、失望──我了解了有什么用,我也达不到! 不管我们生命处在一个什么的状态,现在都听闻到佛法了,听闻到佛法,我们已经知道生命最圆满的状态是什么样。 那么对比自己现在,就应该发起一个精进的心,去成就这样的功德;为了成就这样的功德,我们就要累积很多很多的资粮。 [04′50″]

  所以能够从内心里边了解佛陀的功德,哪怕只是在文字上了解一点点,甚至相对地去思考一下,比如说当我们跟别人争论,不要争论到白热化,简单地争论几句的时候,就想一下:欸! 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吗? 我这样气势汹汹、煞有介事,甚至觉得真理一定在我手中这样去争论,我真的了解吗? 如果有一个念头来反照自己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让气氛融洽一点? [05′23″]

  所以当我们仰望佛陀的时候,当我们拿善知识的法语来校对我们每天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不停地修改自己。 而我们的心续不停地修改、不停地修改,让它达到良善、达到越来越有智能,甚至充满慈悲的善念的时候,我们生命的质量也随之提升,就没有那么多苦恼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停地发现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如果是自己出了问题,自己改善就可以了;如果是别人出了问题,怎么令他改善呢? 可能很难哦! 怎么能令所有跟我们有缘分的人都得到那种改善呢? 如果老是令别人改善,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改善,这到底是不是生命的出路呢? 如果是的话,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要改变别人,然后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改变呀,但是这样的努力不是很多都令人失望了吗? [06′25″]

  是啊,我们应该要改变! 要改变这个世界,从哪里做起? 要从改变自心做起。 那么如何去改变自己呢? 我们必须去了解自己的误区、局限,或者说自己的颠倒在哪里。 如何去了解这一切呢? 就要用一面镜子来照一照我现在在何处? 我在想什么? 我在说什么? 那么那一面明镜是什么? 就是法语──佛陀的法语、善知识的法语! [06′58″]

  每天能够用这样的法语来觉照自心的话,我们生命一定会慢慢地远离很多迷惘,自己对内心觉察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迅速,甚至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是每天遍满这样对内心的觉察,我们就会避免自己走到错误的悬崖边上才发现。 我们很早就会发现:「欸! 这个不可以。 」然后就会遮止。 遮止了苦因的话,将来就不会结到苦果,这也是我们生命最真实受用佛法的一点。 [07′31″]

TBA


闻思题纲:​​

【全广第 2 轮】第 60 讲讨论题纲 (一)/如英法师

  1. 老师在这边先谈到佛的功德,当我们了解佛的功德之后,我们会出现这三种常有的心态,请问老师为什么会跟我们谈“我们可能会有这三种心态”?为什么会转到这个话题上来呢?
  2. 我们会不会听了老师这段话之后,觉得老师讲得也满有道理。我们是不是会出现这种心态:我承许我没看到真相,可是他也没看到真相,所以他有问题;而我的问题比较小、他的问题比较大,所以赶快去解决他的问题。

例如:共学没心力了,觉得问题“是主持人不会带”;自己对法不能深入,是因为“这个人他讲的法都差不多”;或我们这组人观功念恩观不起来,觉得是因为“带的人自己都没在观功念恩”等。

当我们出现这样的心情时,我们会想要改变自己吗?怎么办?

【全广第 2 轮】第 60 讲讨论题纲 (二)/如净和尚

  1. 老师这边讲:“了解佛陀的功德,哪怕只是在文字上了解一点点,甚至相对地去思考一下”,为什么讲到这里突然转到“当我们跟别人争论,不要争论到白热化”?老师的意趣是什么?
  2. 如何改变自己的内心,老师这边怎么说?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