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57讲 以空气、茶杯为喻,反思自己的无知

  所以师父讲了这个之后,就讲了一个空气这个例子。 说:平常我们眼前的东西——像空气,其实空气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就好像不存在。 科学家告诉我们有空气存在,我们就知道有空气存在。 但是平常二六时中,这个透明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蓝天、大海、大地,谁会意识到这里边有空气存在呢? 如果不仔细地考虑的话。 [01′21″]

  其实谈到真相,这里边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可以讨论了。 但是师父说:「它真正的真相是看不到的。 」我们能接受这个概念吗? 会觉得事情的真相我们看不见吗? 我们只了解事情的一部分,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全体,真相更谈不上! 所以如果能把师父的这句话听进去,那么我们以后在跟他人沟通的时候,或者在学习某件事情的时候,或者一起共事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欸! 也许我并不了解真相。 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对别人的心处在一种打开的、倾听的状态,对别人的言论也好、思想也好,至少保持着:欸! 去听一听他在讲什么。 而不是认为他就是不对的,而我了解的才是对的! [00′49″]

  所以师父讲了这个之后,就讲了一个空气这个例子。 说:平常我们眼前的东西——像空气,其实空气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就好像不存在。 科学家告诉我们有空气存在,我们就知道有空气存在。 但是平常二六时中,这个透明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蓝天、大海、大地,谁会意识到这里边有空气存在呢? 如果不仔细地考虑的话。 [01′21″]

  师父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实际上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那个空气,我们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 一个存在的东西,因为感觉的原因,好像它不存在;那么反过来,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因为感觉的原因,会不会我们把它误认为存在呢? 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因为不了解真相,我们对一些问题的了解是片面的,可能是颠倒的。 我们能够接受这样的概念吗? 自己考虑考虑。 [01′54″]

  其实这有点像听闻轨理的病者想,能不能确认自己的无知? 因为当我们想要探寻真理,想获得更多对于自他的生命有意义的知识、学问或者智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率先看到自己的无知。 那么对什么无知? 真的是对我们平常身边存在的东西好像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有无知到这种程度吗? 不去观察的话,有时候就会这样,会忽略最重要的东西的存在。 那个空气对我们是非常非常重要,可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它的存在;也没有好好地保护土壤啊、保护水源啊等等。 因为这样的话,就会破坏河流、破坏土地,也就破坏了空气。 [02′40″]

  所以师父举了这个空气的例子,让我们就能够感受到的例子去想一想: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事物存在的真相。 [02′54″]

  接着师父又举了一个茶杯的例子。 其实所有端过茶杯的人都知道,就是一个杯子嘛,就这么简单! 可是师父用几个面,比如说看见正面,你后面就看不到;看到里边,就看不到杯子底,翻过来才能看到。 比如说这个杯子是哪儿产的? 翻过来才会看到;当你翻过来看底的时候,你又看不到里边是什么样子、颜色,都看不到了。 就用这样一个例子,证明我们是不可能穿透阻隔的、阻碍的事物,去看到隐蔽的那一面的。 [03′27″]

  所以师父说我们是有局限性的。 一旦有局限在里边,毛病就会产生了,种种毛病! 而佛陀呢? 他能够如实观见一切所知,而且是无余地观见,没有一件事情他不知道的。 我们听到这里的时候,可能很难去想象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颗心,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经觉得够博学的了,还要知道很多很多人的心。 如果所有众生的心意他都知道,而且注意哦,他知道的速度是在一剎那喔! 一剎那间可以知道所有的事情,时间这么短! [04′20″]

  比如说我们探讨一件事情的话,开了很多次会议探讨这个主题,甚至把一个主题在心里想啊、想啊、想啊,也想不明白。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还是不知道,还有一些东西没有探索出来,就是没有想明白。 怎么可能在一剎那间能够如实观见所有的一切呢?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对我们的所知来说实在是太过挑战,所以就是不可思议! 我们要皈依和赞美的释迦牟尼佛,他的意功德居然是这样的! [04′52″]

  透过师父的这一小段赞美释迦佛的意功德,让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现状——真的能够确认自己不了解真相吗? 我们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不停地发现,我们以为我们了解一个人,可是后来出了一件事情,我们发现我们不了解他。 还有我们误会一个人,后来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们会发现:哎哟! 原来他不是这样子。 所以生命里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实际上都在挑战我们——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可是实际上呢,真相远远不是那样的! [05′33″]

TBA


闻思题纲:​​

【 全广 II 】第 57 讲讨论题纲 (一)/如华法师

  1. 师父说:“真正的真相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平常看到的、感觉到的,又如此真实”,这两种极大的落差,问题出在哪里?
  2. 真正认识到“自己看不清真相”和“觉得自己所闻、所见、所感受到就是真实”,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各会引发何种对境的观点?进而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取舍?

【 全广 II 】第 57 讲讨论题纲 (二)/如得法师

  1. 这一讲的所诠是什么?立了什么宗?
  2. 边听边对照自己的相状,观察内心中不承许的原因是什么?承许的原因是什么?
  3. 老师从师父的开示当中会找到一些重点,把重点的问题再往下研讨。例如:我们能接受这样的概念吗?会觉得事情真相我看不见吗?像听闻轨理的病想,能确认自己无知吗
  4. 彼此互相问答,或自问自答都可以。
  5. 观察我们平常有没有因为对某一些人、事、物的忽视,而产生所谓的误会、不珍惜…种种的过患。
    师父开示跟老师开示都会点出我们的下脚处,将下脚处讨论出来。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