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56讲 凡夫认识事物的局限

  所以每天抽出时间来这样听法的话,我们就会再再地用自己人生的宗旨或者终极目标,来校对一下眼前的所做、所想、所行、所说。 校对下来,一旦是偏离了宗旨,或者偏离了我们对自身,乃至所有有情终极离苦得乐的目标、偏离了这个方向的话,我们就会随时地调整。 随时调整自己的心,实际上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虽然开始略觉艰辛或者很艰辛,但是坚持下去的话,我们毕竟会后悔的事情越来越少,高兴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这也就是佛法让我们觉照内心,数数地启发我们的智能,让我们的生命能够在一条安稳的路上去前行。 [02′15″]

  又到了一起学习《广论》的时间! 很随喜大家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中,拨出一段时间来听法。 [00′12″]

  其实听闻佛法对我们的生命影响力是很深远的,因为它会对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个觉照,就是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的生命一定需要做的吗? 那么它的排序是怎样的? 是最重要的事情吗? 因为我们都知道实际上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通常都做不完,所以一定要把最需要完成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那么如何才能把正确的、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最先去完成呢? 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要做一个规划,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说:「啊! 那件事可能我不该做,我把它先做了。 」甚至说:「有一些事就是错的,我不该做! 就是因为当时没有深思熟虑,或者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个无限生命的长河中去看待,太顾眼前利益了,结果就失去了长远的利益。 」 [01′22″]

  所以每天抽出时间来这样听法的话,我们就会再再地用自己人生的宗旨或者终极目标,来校对一下眼前的所做、所想、所行、所说。 校对下来,一旦是偏离了宗旨,或者偏离了我们对自身,乃至所有有情终极离苦得乐的目标、偏离了这个方向的话,我们就会随时地调整。 随时调整自己的心,实际上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虽然开始略觉艰辛或者很艰辛,但是坚持下去的话,我们毕竟会后悔的事情越来越少,高兴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这也就是佛法让我们觉照内心,数数地启发我们的智能,让我们的生命能够在一条安稳的路上去前行。 [02′15″]

  上一节课我们学到〈皈敬颂〉的第一个偈子,就是:「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 」在这里边,今天要听师父解释「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请大家端正自己的发心,然后听的时候要专注,不要散乱、不要昏沉! 好! 那么现在就开始。 [02′50″]

  那么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呢? 因为他彻底如实地了解了,所以下面说,「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他的意业就是这样的。 他能够「如实」的——如实在的,简单极了! 平常我们看见的,都是看见事情的一部分,而它真正的真相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 平常我们眼前的东西,譬如说好像空气,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什么东西啊! 欸,现在科学家告诉这里还有空气在,我们就看不见了。 那空气有什么? 我们又看不见,就像科学家也看不见。 实际上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是这个样,不要说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看不见,就是眼前随便一样东西,譬如说眼前这个茶杯,你说你看见了没有? 我不能说你看不见,但是我也要告诉你,我不能说你看见。 你看见了茶杯的这一面,那这一面看见了没有? 没有! 你可以转过来,四面看见了,里边没有! 总是我们是局限的。 那么这个局限的里边就有种种毛病了,种种毛病了! 就这样。 [04′11″]

  前一段讲到说:我们平常开起口来,不是戏论就是诤论,但是佛陀却能够成满一切众生无边希愿。 所以呢,他能够圆满一切人,他哪有自己不圆满的! 所以开起口来才会有这样真实的内容。 [04′36″]

  然后师父先提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 」这就开始引申到赞美释迦佛的意功德。 「因为他彻底如实地了解了」,彻底如实地了解了什么呢? 所以那个偈子说:「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这里边就提到一个「所知」这样的概念。 学《摄类学》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是所知? 堪为心的对境。 堪为心的对境就是心可以去了解、能够去了解的。 那么这个所知的范围有多大呢? 一切存在、一切有都是所知。 那么一切存在的,佛陀都无余地观见吗? 注意! 师父说:「他的意业就是这样,如实的、如实在的」,没有什么欺诳的,现见的。 接着师父讲了几个字:「简单极了! 」这个「简单极了」,其实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我通常都会停在这里,然后就看着这个「简单极了」,会想很长时间。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段? [06′09″]

  说:把所有的所知哦——就是无穷大的所知——他全部都能够如实地观见,而且是非常简单。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就像看自己的掌纹一样那么简单,如在目前,就像在眼前看到的一样那么简单。 那请问:看自己的手纹容易吗? 容易呀! 你把手张开来,眼睛打开就可以看到了,就这么简单! 那么佛陀了解一切所知,就像我们看自己的掌纹一样,师父说:「简单极了! 」 [06′42″]

  其实这个「简单极了」,让我听到这里会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什么? 师父接着说:「平常我们看见都是事情的一部分,而它真正的真相是看不见的,看不见的。 」其实就是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有的时候也是看不清楚的。 比如人们为什么会争论,一直争论不休? 就是觉得对方不了解我的意思,然后有的时候我也没有了解对方的意思。 我们都因为自己看到的那个部分,可能会认为别人看不到,所以跟别人争论,想把自己看到的那部分提供给对方;但对方也想把他看到的部分提供给我们。 但是如果我们都拒不承认对方看到的,只想要对方承认自己的话,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战争、争论就会开始了。 亲人啊、朋友啊、同事,都是这样的! [07′30″]

  可是我们偏偏还什么呢? 偏偏还对自己看到的那部分是非常执着的,还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 可是师父说:「平常我们看见都是事情的一部分,而它真正的真相是看不见的。 」但是观察一下我们自己的现行,我们通常跟别人争吵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看到的是真相。 如果听了这一段的话,在跟别人发生争论,或者自己特别忧愁的时候、特别伤心的时候,是否还会觉得:为什么别人不理解我呢? 为什么别人不理解那个真相呢? [08′07″]

TBA


闻思题纲:​​

【 全广 II 】第 56 讲讨论题纲 (一)/如英法师

  1.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有没有把它放在第一位?这件事情要如何摆在第一位?
  2. 有些事情是错的,不该做,但因为以前没有深思熟虑,太顾眼前利益了,结果失去长远的利益。讨论一下,自己经常犯的现行——所谓的“顾眼前的利益,失去了长远的益”。什么是“眼前的利益”跟“长远的利益”?用人生的宗旨或者终极目标,来校对一下眼前的所做、所想、所行、所说。
  3. 到底老师讲的我们所执取的东西是什么?讨论在某一件事项上面去找到那个执取,再去思考这件事情背后可能有哪一面事实上不太清楚?探讨一下,我们所对的境,或是对某一个人,可能家人或是事情,是否有执取之处?

【 全广 II 】第 56 讲讨论题纲 (二)/性勤法师

  1. 老师如何引导思惟听闻对我们生命影响力?
  2. 师父用什么角度,介绍佛陀的意功德给我们?
  3. 听了佛陀的意功德,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帮助为何?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