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453讲 知入处、知深进方便

【广海明月】第453讲 知入处、知深进方便

这个地方值得大家观察的就是“知入处”,师父说:“现在应该下手的地方,这个才能够真正地深入。”把可以深入的点放在入处,知道入处之后才能深入,从听闻整体道次第而言,因为真的知道了整体道次,就知道怎么深。如果从亲近善知识修信念恩的话,对所要取得的证德,有人说:“如果上师相应法修好了,就如探囊取物一样,那些证德就会证得。”所以也可以说知入处就可以真正地深入,对吧!然后师父说:“否则的话是空谈。”下脚处不明白,就白忙了!02:57

有了这个,再看第三个,“知入处”,现在应该下手的地方,这个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否则的话是空谈。还有呢,“知深进方便”,这个才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眼前对我们最重要!请问,我们现在的修行你的目的干什么呀?假定你的目的跑得来拜拜佛,那好了,你在拜拜佛,其他不管;假定你的目的是念它四个字或者六个字,那你就念它“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或者你参禅,那可以了。或者现在你说:“不是的!我的目的要求往生。”那不能单单在四个字上面,看看你念这四个字能不能往生,这个很明白对不对?那嘴巴里念得很响,然后心里胡思乱想,你还自己觉得可以往生。那个时候啊,一定要了解怎么去改善它,这个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的。00:57

所以常常有人问:“哎呀!这个我念嘛虽然是念嘛,心里面散乱不相应。”这是个好现象,表示我们要深进。可是问题在这里哦!说你究竟的目的是你到了极乐世界算了,还是你要成佛呀?不是!当然我们要成佛。那个时候,同样地念这一声佛就大有差别。在这种状态当中,你参禅的不执著参禅,是念佛的不执著念佛。因为等到你到了极乐世界也好,或者你大彻大悟也好,或者你学教的大开圆解以后,怎么办啊?你还要向上,这不是很明白嘛!01:37

接著谈第三个“知入处”,这个入处就是下手的地方。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亲近善知识之后的入处是什么?修信念恩,对吧?但是前面师父说要对整体的道次第进行听闻。大家可以想想:对整体的道次第进行听闻的时间要不要很长?是要长时间地闻思的。那会不会觉得听闻是入处呢?还是修信念恩是入处?这两个只能二选一吗?还是可以同时进行?一边修信念恩、一边听闻道次第呀!对不对?02:17

这个地方值得大家观察的就是“知入处”,师父说:“现在应该下手的地方,这个才能够真正地深入。”把可以深入的点放在入处,知道入处之后才能深入,从听闻整体道次第而言,因为真的知道了整体道次,就知道怎么深。如果从亲近善知识修信念恩的话,对所要取得的证德,有人说:“如果上师相应法修好了,就如探囊取物一样,那些证德就会证得。”所以也可以说知入处就可以真正地深入,对吧!然后师父说:“否则的话是空谈。”下脚处不明白,就白忙了!02:57

接著提到了“知深进方便”。师父先扣问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就从你要到寺院去拜拜佛,或者说我就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有参禅,然后说:“啊!我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我要往生。”师父说:如果要往生的话,就得要考虑考虑我现在做这一切可不可以达到往生?“一定要了解”,下面那句话:“怎么去改善它”,改善的意思是什么?每天都要改善吧!每天一座一座都要改善,甚至前面的念头,后面的念头要改前面的,对不对?要改善!03:40

然后再下一段,从一个念佛和心里散乱的问题,说:“唉!我很苦恼心里散乱。”这个苦恼,师父说是个好现象,因为他想要改善这种苦恼就是要深进嘛!对不对?但是师父又扣问到了目的,说:“究竟的目的是你到了极乐世界算了,还是你要成佛呀?”这里提到了什么?佛果!说当然要成佛!“那个时候”,说:念这一声佛就有大差别。跟什么?跟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甚至是只要念都不管往生──为成佛而念和为往生而念,它是有极大的差别!04:27

这个可能我们要自己想一下。比如说:平常我们做课呀,或者我们做一个善行,会觉得这是我为成佛做的吗?师父说──注意──对比于这样的成佛的目标来说,不管我现在行进到何处,都要怎么样?还是要向上,就算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要向上。为什么?因为目标是佛果。05:00

这样观察完了之后,就会发现:在每一个、每一个已经达到的目的,或者在行进到果位的这个因地当中,我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深进方便。尤其是确立了究竟的目标──我要成佛,这一定要知深进方便!05:23

现在他是从这些地方讨论:知深进方便有那么重要吗?一定要知深进方便吗?万一我现在到达了理想的境界呢?我不需要知道,我停在此处就很美好了。所以师父说:看你的目标。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得度我们呀,观世音菩萨也得度我们,让我们成佛,不是到极乐世界就算了,还要继续修行的。05:45

从这个角度去论述,无论从哪个门进去,无论现在做什么、现在怎么怎么样,都最后要成佛的,所以那个知深进方便一路都需要的,会不会?它是一路都需要的一件事,每一个当下都需要一个“知深进方便”,因为什么?这和究竟的目标直接关联。06:07

提到究竟的目标,是不是又提到前面了?依善依怙,然后对整个的道次第了解之后,我们确立了这样的目标。所以修行就变成“知入处”和“知深进方便”是绝对地不可或缺,又合目的想。它不是一次挪一小点儿,它是看著究竟的目的,然后观待于我怎么深进。06:32

这种思路我们在平常的时候,没有一个整体计划是很难出现的,大家都忙局部。如果忙一个整体的,比如说发菩提心、然后成佛,忙一个整体的道次第的时候,我们在当下的一步就会特别特别在乎:我是不是为了“饶益有情然后去成佛”这个目标而去做的。你就会很在意我是不是时时刻刻把这样的目的性在我心中一直衡量?确立了那个究竟目标的人是这样的。07:02

如果没有确定的话,没有确定目的,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会对眼前的苦乐产生一个极强大的执著,然后我们所有的努力──我们的入处可能就是摆脱现在的痛苦,我们的深进方法就是让我再快乐一点。我们并没有在久远的生命中建立终极的方向,让每一生都朝著这个方向,甚至让此生朝这样的方向;我们没有一个时刻向这样的究竟目标去校对自己的习惯,所以那个深进方便自然不是为那个目标服务的。有没有发现?因为目标确立在那里,所以它的入处和深进方便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有很大的差异性!07:42

所以入道一开始的时候,如果大乘善知识的话,没有等到学菩提心的时候,就要教我们发心了!07:52

TBA


闻思题纲:​​

作业

  1. 请问“知入处”的“知”,该做何解?
  2. “知”什么?(如果你回答“入处”或者“下手处”,这不够,我想要听更详细的。)
  3. 怎么才能“知”?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