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426讲 依严谨道次拾级而上

【广海明月】第426讲 依严谨道次拾级而上

那现在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那么快就领会了,好像没有修下面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道次第也有很多次讨论过了──他是前面有积累的,所以在这一生看起来好像没学什么他就明白了;因为我们有相续的缘故,他过去生还是有学过的。不然就会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人这样、有的人这样;好像有的人是不需要学下面的。04:02

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

那么由于我们上面的了解,说除了小小的由于特别因缘,有一点开遮不同──开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应该防止的。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所有的佛说的话呀,彼此之间完全相应、相顺的。所以真正要“趣上上三乘五道”,我们要在这个三乘五道当中──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然后呢这个五道的话,那就是说,修这个佛法,出世法分成功五个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小乘有小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那么这个地方特别是说上上的这个,最上的那个必须从“下下乘道的功德种类”,这个一定要圆满的,不能漏的。01:34

看这一段文的时候,我会仔细地把原文读好几遍。“如是唯除少分别缘开遮之外,诸正至言,极随顺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这里边师父先解释了“开遮”──这可能熟悉的特别熟悉,不熟悉的就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开遮,因为在世间的词汇里很少有这样的词汇。那么师父给我们解释一下开遮:“开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应该防止的。”这个开遮是要做什么?说:除了这个不同的以外,所有的佛陀所说的话,彼此之间是完全相应、相顺。前面还有一个“极”,“极随顺故”。所以这里边是有一些不同的,“唯除少分”,它是很少的,其他的都是极相顺的──对于佛陀的教言。02:37

“上上三乘五道,必须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种类”,这里边出现了“上上三乘五道”,还有“下下乘道功德种类”,有个“上上”、有个“下下”。可能新的同学对于三乘五道就要了解一下:“三乘”是什么呢?如果会的就可以答:声闻、缘觉、菩萨。“五道”呢?出世法分成五个道:佛法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小乘有小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在这里边指的是上上的,上上乘的三乘五道。要想得到上上乘的,比如说从资粮道、加行道,乃至到无学道这些,一定要下下乘道的功德种类,必须完具。就是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阶梯式的,不可以跳过底下的直接去取证上面的三乘五道。03:36

那现在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那么快就领会了,好像没有修下面的?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道次第也有很多次讨论过了──他是前面有积累的,所以在这一生看起来好像没学什么他就明白了;因为我们有相续的缘故,他过去生还是有学过的。不然就会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人这样、有的人这样;好像有的人是不需要学下面的。04:02

对于道次第来说,无论你有怎样的善根,宗大师都希望我们从最初的道次第起修。如果你有根基的话,很快就修出来了;如果基础很差的话,那要花费时间长一点。这就避免你自己自判失误,本来是底下没有的,你认为“我全有了”,然后你就从上面去。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梯子,你没有下面,上面是不会出现的。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会比较保险,否则可能会两头空。04:33

对于这一段的闻思的要点,我比较希望大家能够去了解“只有少分的开遮不一样”,就是“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这有点不一样之外──“他遮的可能是他开的”有点不一样之外,一律你要想走后面那些门,要从前厅的门进去,否则达不到后面的那些大门所开出的那些,你看不到远景的。这是一个次第井然、很严谨的一个道次。这一段文字显示:这是一个完整的、梯阶式的攀登,你不从底下走上来,不可能到山顶!05:12

那说:“那有人会从山顶上飞下来!”那他已经攀登过了,他会飞翔;我们不会攀登,就只能拾级而上。能拾级而上就是幸运了!就怕找不到阶梯乱爬,然后就会爬到悬崖了。所以我会觉得,对这段文字的了解,大家还是重点放在阶梯式的攀登,在心里打下烙印。05:37

大家可能都想学一些不懂的,比如就会把很大的力气放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是怎么回事?大乘的又怎么、小乘又怎么回事?把所有的注意力学完当然是有功德的,这也是要学的,但是学完了之后是否会彻底清楚“若趣上上乘,一定要完具下下乘的功德种类”呢?不一定会明白。但是这一句话,宗大师希望我们能够明白:一定要拾级而上,必须完备下下乘功德种类,才能趣入上上三乘五道!对于佛语来说,唯除少分开遮以外都是这样走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06:20

像我们中国古诗的对仗,它要求的是很完整的;还有一种音乐的形式,就像哲学家一样,它也是很严谨的;还有一种格律诗,它都是很严谨的。道次第的修持也是很严谨的,不是从我感觉怎样、我感觉怎样──没有学过或者教理不太熟的人,多半都很在意自己的感觉,因为我们从感觉上去验证佛法,而不是从经典上所诠释的这些量,或者一位真正的善知识他告诉你要怎么修。很多人是由自我的经验开始的,由自我的经验去反过来验证经典。这样是非常夸张的!因为一定是沿著经典出觉受。07:05

那忽略感受的话,师父说:“什么是业呢?你的感受就显现了业”,忽略感受也是不能修行的。那感受能作依据否?不对的感受不能作依据,对的是可以的。所以这里边会涉及到我们修行者对自己感受上的东西的一个谨慎态度──很严格地依著教典修行,也是非常非常不能含糊地、非常精确地要了解经典的内义。要想精确的话,一定要跟随善知识反复地听闻诸大教典,抉择开遮不同,乃至真正的道次是怎么样决断。07:44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26 讲 讨论题纲(一)/性依法师

  1. [04:02~04:33] 这段可以完全对应于广论 道次引导法类中的哪个段落?
  2. 老师用了哪些角度来为我们成立依严谨次第拾级而上的立宗?
  3. 反省自己找出心中想逾越次第而修的那些邪宗,并且用老师的理路破立之。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26 讲 讨论题纲(二)/如得法师

  1. 这段要立的宗是什么?以什么因成立这个宗?举了哪些喻来显示?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