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422讲 用共同目的来连结人心

【广海明月】第422讲 用共同目的来连结人心

问题在这儿出现:“你了解了这个,那整个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这句话的玄机到底是什么?了解了这个,然后整个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那我想问说: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诤论?前面不是有“设作是云”,对不对?大、小乘之间,显乘和密乘之间,还有什么叫密乘?都是脱离戒律而谈的,好奇怪!对于密乘的了解居然是没有发心、也没有菩萨戒,就好像突然派生出一个密乘。所以首先大乘和密乘之间的关系,就由于共同的戒律再加上不共的三昧耶戒,共与不共这两点就解决了!04:53

又《金刚空行》及《三补止》,《金刚顶》中,受阿弥陀三昧耶时,悉作是云:“无馀受外密,三乘正妙法。”

下面就引那个密教,密教当中那些经典等等。说这个里边当你受这个法的时候,受这个灌顶的时候,那阿弥陀佛的,学这个法门,以这个为本尊,然后你去修的时候,第一个,一样地要受那个戒。所以那个时候受那个密宗戒的时候──这个密宗戒叫“三昧耶”──“悉作是云”,那个时候你就誓愿“无馀受外密”,不是除了密教以……不,没有一点点馀剩的。你呀,三乘的所有的一切这些统统要受,然后在这个三乘基础上面,你再加上你不共的。所以呀,00:56

受咒律仪须誓受故。

你真正要受这个密宗的三昧耶戒的时候,前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遗漏的,可以遗漏的;不可以,换句话说。那么刚才这个概念我们重新再提一下,尽管前面说声闻为了自利,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这个对;大乘为了利他,不可以。表面上面尽管是相违背,究竟的目的还是完全一致。你了解了这个,那整个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同时你了解了一个,自然而然发生什么,虽然没有诤论,并不是我跟你做得一模一样。恰恰相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得天衣无缝。你念你的佛,有!就怕你没有;我参我的禅,就要空,就怕一点点有,但是彼此间恰到好处。同样的这个道理用在我们眼前,你有这个长处,忙这个;我有这个长处,忙我这个,不要说样样听我招呼,这个自然而然就去掉了。当你想到听我招呼的时候,已经在我这个烦恼当中,你已经上了它的当。02:15

在这一小段中,我想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实际上学密乘的也要在这个三乘的基础上面加上不共的;如果没有三乘的基础,是不可能在上面叠加一个三昧耶戒,三昧耶戒不可能离开三乘而存在。所以它们就是应该有点像因果的关系,因为有前面的波罗蜜多乘,所以后面有果位的密乘;否则的话,没有前面的因是不会生后面的果的。02:52

如果用因果这样地成立,会比较理解这个“基础”的意思,这个基础就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它将没有上面的东西。上面的东西,比如说三昧耶戒是不可能脱离这个三乘而存在的,你要想叫密乘,它一定从三乘这样上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它是完美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了解这点我们就可以讨论下面的。03:21

这边原文是──“受咒律仪须誓受故。”你要受戒的话,需要什么?就需要按照受戒的仪轨去受,这个一定是指三昧耶,对吧!是在三乘基础上的三昧耶戒,是沿著上面讲下来的。但是师父讲到这之后,其实他是不是做了一个总结呢?这个总结就是:要受三昧耶戒的时候,“前面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遗漏的”,然后师父又说:“不可以”。那么这样讲完,“换句话说”,换句话是什么?尽管说声闻为了自利、大乘为了利他,表面上是相违背,究竟目的还是完全一致。04:04

问题在这儿出现:“你了解了这个,那整个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这句话的玄机到底是什么?了解了这个,然后整个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那我想问说: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诤论?前面不是有“设作是云”,对不对?大、小乘之间,显乘和密乘之间,还有什么叫密乘?都是脱离戒律而谈的,好奇怪!对于密乘的了解居然是没有发心、也没有菩萨戒,就好像突然派生出一个密乘。所以首先大乘和密乘之间的关系,就由于共同的戒律再加上不共的三昧耶戒,共与不共这两点就解决了!04:53

那么“究竟的”,这里边说究竟的目的就是成佛嘛!对不对?究竟的目的了解了之后,人们就不诤论了吗?人们诤论的难道仅仅是目的不一样吗?我的意思是你有经验吗?师父说自然而然就发生,虽然它有差别,但是没有诤论。05:14

所以这里边有个问题:了解了这个到整个问题都解决了、到没有诤论之间,有没有很多的理路?比如说了解了这个之后,对境会现起吗?对境现不起来,对境彻底像没听过一样。这就需要对境能够现起的人提醒,就像画一个肖像画,你画眼睛、他画嘴、他画鼻子,如果每个人都画自己局部那一部分,不看看对方怎么画的,你能想画完会成什么样吗?鼻子在这边,嘴在这边,眼睛超大,你要左眼、右眼分一个人画,这张肖像画绝对是不能看的,因为他的五官分裂的。所以如果你们忙的都是局部的话,那一定要相互至少要沟通吧?就是──欸!你这一部分画多大,我这一部分要多长的距离,大家要沟通,沟通完了之后才去著手画。06:07

所以了解了这个目的之后对境现不起来,需要有一个能现起来的人,就是需要什么?站在总体的角度上去看局部。很多人都在局部上看自己,然后在我的局部看你的局部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我的比你的重要,至少我的跟你一样重要吧!所以他会觉得我们是均等的,我不太需要替你著想,你也可以理解我,所以他就不需要太多的沟通。但实际上分局部太多,一定要有个人站在这个高地,仔细地看一看,然后大军才能前行。所以我会认为这里边需要一个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的人,一个远眺的人。06:48

还有共同的目的性很奇怪地会让人们的内心发生连结,心会连在一起,会让人们心里达成一种认同感,然后消除一种敌意,而且还有一种很高兴的友伴的感觉就会产生了,因为他们是去一个地方的。所以一定要强调这个目的性,数数地强调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07:14

问题来了!了解了这个,为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又回来了──对境忘了!所以要有个人提醒,提醒什么?目的性。他知道这个问题不太对了,所以登高一呼,告诉大家一定要合作,一定要看到彼此的努力,看到现在局限的部分──都忙局部,到最后会整个溃不成军。你只能是局部的一个高手,但是你这个局部高手太高的时候,把这个队伍都毁了,有这种的,太突出了,所以整个队伍都被他毁了。这样的话,从中沟通的那个人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就是发现问题的那个人。07:51

还有什么人重要?有解决方案的人。有的人就出来骂,然后他没有一个解决方案。所以又能提出问题、然后又能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又付诸于实践的,我觉得比较好、比较可心吧!对吧?所以息灭诤论是要行动的,要有一个眼力,发现大家心里卡在那个地方。人一卡住的时候,就是:“你在跟我说话?”就一道墙;“不听!”根本就是对你很敌意,不去了解对方心里是怎么回事。那么什么能够让心相通?一定要有个什么?提共性,共性的目的性,会让心相连。心意相连的时候,他开始打开耳朵倾听的时候,啊!都有智慧嘛,人都有智慧,他就开始听到对方。听到对方比如说付出的努力,还有背后的那一番珍贵的心意,然后他心中的敌意就松动了,后来就放下,开始觉得:我们是好朋友,我们不必要这样做。08:52

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师父这个完全是操作手册。我这样看的时候,它完全不是道理!就像刚才提出的问题说:为什么了解这个就可以整个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了解了,发现问题还重重,根本没有解决,为什么?因为他没做啊!得要操作的,要实战。所以我觉得师父在这里边讲的是实战。09:18

后面那段“恰恰相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什么境界了?这是不是从分歧走向沟通,走向彼此接纳,然后最后了解对方在做什么,开始愉快地合作?其实这是一幅人间的叫什么?叫“花好月圆”图,师父画的──各个教派,哇!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配合天衣无缝,每个道场都要灿烂、都要辉煌!我觉得他很想很想要看到佛教是这样的,他也很希望他的弟子们是一个这样的状态。09:58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22 讲 讨论题纲(一)/如英法师

  1. 广论如何说明“大乘跟小乘之间没有相违”?
  2. 广论如何解释“显乘和密乘没有相违”?
  3. [05′14″]~[06′07″] 老师举画肖像画的例子,每个人都画自己的那一部分。请问这例子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 [06’07”]~[06’49”] 总体内有许多局部团队,若要让整体大军一起前行,需要什么条件?
  5. [07′14″]~[07′51″] 为什么当局部高手太高的时候,会把整个队伍都毁掉?
  6. 思考题“谁最难沟通”?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22 讲 讨论题纲(二)/陈耀辉学长

  1. “你了解了这个,那整个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
    (1 )请问:了解了“这个”。这个是指什么?
    (2) 那整个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诤论。
    是整个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为什么就不会有诤论?
  2. 从了解了“这个”,到“整个问题都解决”了,到“没有诤论”之间,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中间有多少理路?请分析一下。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