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4讲 质正量圆,次第无误

【广海明月】第4讲 质正量圆,次第无误

  所以,师父在这里边提到了质量,质要正,量要足,然后这个次第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说大家不要忽略它!提到这一点,我想问大家:请问此处的次第,是对什么事情的次第呢?是在谈这个“道”的次第,对不对?那么次第,师父用非常简明的、我们每天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来告诉我们:次第这件事,必须是先走下面的台阶,然后才能够上上面的台阶。比如这本《广论》,它用三主要道摄要,先是出离心,然后菩提心,然后空性。比如一个弟子想要寻觅真理的时候,先要寻觅善知识,善知识要有德相,这个弟子要具足弟子相,然后师生相应,才能够生起道次第最初的上师相应的量,才能得到后面的量。这一切都是有完整清晰的次第,诸佛菩萨在千经万论里都在讲这样一个次第。 [04′14″]

  好,接下来请大家继续向下听。

  那么下面的“次第”呢?任何走这个路,一定有个次第,一定有个次第。比如说,我们爬楼梯,一定是下面一阶阶上来,没有一个事情是例外的。不要小看这个喔,不要小看它呀!实际上那个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平常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几样东西,平常我们说:质、量;质是讲这个东西对不对,量是讲这个够不够。随便,譬如我现在说前面一杯水,我要喝水,那么不仅仅是它水对不对,当然,不但对不对,还脏不脏,这个是就它的质纯净与否。单单这个质够不够?不够,你说一滴水也是,一滴水喝了不能解决你的渴,还要什么?量。所以质是要正,量是要足。除了这个对不对?还要一样东西——次第。 [01′03″]

  小事情我们往往不大注意,忽视掉了,实际上呢,次第是非常重要。平常举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我们烧饭,我们大家晓得要米、要水,然后要火,把几样东西要洗。这个我们不能说反正要火、要水,大家混在一块儿来,这个不按次第不行。你一定把那个米拿来先洗干净了,加了水,放下去烧。你不能说反正要水、要火,我先烧完了以后再洗,那个没有用,那个没有用。烧焦了,你怎么可以?就算不烧焦,烧出来,脏的怎么可以?譬如说烧菜——那是米的话,已经弄干净了——烧菜的话,你不能说那个菜田里拔出来,我烧完了再洗,这个里边都是泥巴,然后呢,乃至于有农药,一吃下去,本来给你营养的,反而把你毒死。所以“次第”,所以现在我们说,我们要想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应该走这样的路,这个路过程当中还有必然的这个次第。 [02′14″]

  大家都有听清喔?这一段师父是解释了一下“次第”。次第,顾名思义就是先后的次第。谈到次第,一定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再做什么。那么这个次第是不是固定的?还是可以相互移动的?然后师父讲了前面的例子,比如讲了烧饭等等,这个显然是不能够移动的,它的次第是绝对要固定的。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比如说先洗菜,然后煮菜、吃菜,这个是不能翻过来的。 [02′57″]

  所以,师父在这里边提到了质量,质要正,量要足,然后这个次第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说大家不要忽略它!提到这一点,我想问大家:请问此处的次第,是对什么事情的次第呢?是在谈这个“道”的次第,对不对?那么次第,师父用非常简明的、我们每天生活中会遇到的事情来告诉我们:次第这件事,必须是先走下面的台阶,然后才能够上上面的台阶。比如这本《广论》,它用三主要道摄要,先是出离心,然后菩提心,然后空性。比如一个弟子想要寻觅真理的时候,先要寻觅善知识,善知识要有德相,这个弟子要具足弟子相,然后师生相应,才能够生起道次第最初的上师相应的量,才能得到后面的量。这一切都是有完整清晰的次第,诸佛菩萨在千经万论里都在讲这样一个次第。 [04′14″]

  那么此时此刻,师父把这个“次第”、“次第”二字送到我们的耳畔,一定要注意到这是关于“无上菩提道”的次第,和平常怎么烧饭啊……我们平常的那些,是有着深广意义的不同。举个简单例子,如何建立教法呢?它的次第是什么呢?所以师父就建立了僧团。那么在建立僧团之前,师父就想要把《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给很多很多的居士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天南海北的——捧著这本书,想把这本道次第无上的法宝送给我们。可以想像他老人家经历了多少艰辛地探索,找到现在这种解释的方式,我们容易听,可以把心放进去,然后想要了解《菩提道次第广论》到底在说什么。师父的悲心和善巧,让我们非常轻松地去了解什么叫“次第”。 [05′27″]

  当然谈到“次第”两个字,现在我们寺院五大论班的法师,学习到了比如说《摄类学》的次第是什么、《心类学》的次第,还有《释量论》,乃至《现观》、《中观》、《俱舍》等等的次第,尤其是在菩萨道的次第里,学习到了初地到十地的功德。可是在此处,师父就用煮饭啊、一杯水呀、上楼梯呀这么简明的喻,让我们趣入到对无上菩提的次第的探讨和希求。 [06′02″]

  所以在此很感恩师父,能用这样非常平白的道理,让我们知道次第这件事实际上是很大很大的!如果没有前面的次第,那么将没有后面的次第;如果前面的次第没好好努力的话,脚下的一步没有,怎么可能有以后的路呢?那么此时此刻当下的你我在做什么呢?我们就是在一起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师父在解释“次第”这两个字。而这两个字对我们生命的无上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将了解如何彻底地离苦、如何究竟地得乐,它的次第是什么。就如了解登一个楼梯、煮一个饭的次第一般的简明的方式趣入,我们将要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始对无上菩提之路的探索,这一定是一件很令人惊喜的事情。所以“次第”二字,终于落到我们的识田里了! [07′12″]

  那么这个次第,将在我们的生命中揭示出一重比一重的美好、一重比一重的欣喜。这个次第可能是经典里面师父给我们讲的次第,这个次第同时也是我们认识自心之后,在自心中所看到的次第。那么这个次第一定是步步离苦、步步得乐,它是从眼下的迷惘、眼下的沉闷,慢慢地变清晰,看清脚下踩的是什么?当下一步是什么?当下一步的离苦得乐究竟是怎么走法?所以还是回归到佛法的实用性,它非常非常地贴紧我们的身心,它是脚踏实地的一条路,不是玄而又玄的空中楼阁,看着很好、说著很好听可是不实用,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这样的! [08′11″]

  师父指给我们的,就是这样非常踏实、有次第可循的,而且非常真实的离苦得乐的一条路。所以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它好好地努力下去,看一看这个次第到底在我们的生命中重要到什么程度?尤其是——最初的次第是什么呢?步步的次第又是什么呢?如果这所有的次第都关系着我的苦乐,那么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新奇的事情。 [08′50″]

  那么下面叫“广”,“广”是详细地来说明这件事情,来说明这件事情。我这地方再特别说明一下,我完全都是用最通俗的名字来讲啊,下面大家也许说,那平常我们这样,好像听那个书本上面,也许你有可能两种反应。大家注意喔!一种呢,大家如果习惯于平常我们教学方式的话,也许觉得这个好像不够书卷气。还有一种呢,也许习惯了,听完了这个,很欢喜的话,就不再欢喜平常我们一般的正规状态。那么这两点,我们都这地方要说明,要改善的。 [09′44″]

  第一种情况,他习惯了文诌诌的这种语言以后,骤然听了以后,觉得不大习惯,那这是难免的。但是我们要了解,你今天跑得来听这个东西,你目的干什么?假定说你是学文的、学什么的,那对,用不着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你可以到普通的文学院里面去,哪一个学校,研究佛教史,研究中国文学,然后研究西藏文学,写出最好的文字来,根本用不着到这里来!我们这里主要的目的是,要了解了讲修持,然后照着去修持的话,证得这个觉悟的、圆满的果。所以真正的重点摆在这里,你不要忘记掉了!所以在这个场合之下,为了适应我们的条件,这样!那么你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心里面,就不会受以前习惯的影响。 [10′45″]   还有一种呢,也许我们在这里听得满欢喜,觉得:哎呀,这个讲的道理的的确确听完了我马上可以用上,很高兴!于是不知不觉又会产生这种心理——在别的地方听见这种照着次第去讲的很多文字,你会排斥它,说:“唉,你看,那些讲了个半天没用!”这种心理也绝不可以!要晓得,它语言文字是绝不可少的,绝不可少的。做任何事情,修学佛法亦复如是,必定要透过这一个东西来说明,次第地深入,我们才能够懂得。只是我们目前状态,是因为条件所限,所以不能用得它深的地方去,才这样的,这个我们要了解,这个是要了解。所以,这两种情况,我就事先先说明、避免。越到后来,我越是会用比较像学校里念书这样,用各式各样的成语文字来表达,这个首先说明一下。 [11′57″]

  这两小段,开始讲到“广”了,就是广泛地讨论这件事、详细地讨论这件事,师父说他尽量用通俗的方式来讲。其实我读过师父的几篇日记,师父的日记跟《广论》的讲法简直是完全地天壤之别。师父的日记有点像半古文那样,非常地简洁,有的时候八个字表达的意思,可能要想很久。不是用这种好像散文的方式表达、像跟我们聊家常一样这样亲切地表达出来的。 [12′34″]

  注意哦!在这里边师父点我们这种现行,就是“配不配我们胃口”的意思——你习惯说法师用什么方式讲给你呢?比如很多小孩也是,他之所以不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他觉得:“哎!我爸爸态度应该好点。”或者:“我妈妈应该说几句、对我表达一些她很爱我呀,或者很心疼我这样的观点,我才能够接受训斥。”总之,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些条件、有一些条条框框,觉得教我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等等这样的习惯吧! [13′14″]

  而且师父在前面还讲说:“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不习惯,后来你习惯了之后,又对另一种不习惯。”师父说这两种都要改善。注意哦!接下去的时候,对于喜欢听文诌诌的,师父就非常地犀利说:“就去文学院听!”其实我也是比较喜欢文学的。但是师父用这样的方式讲的话,也会同时还有一种优美的旋律。那么这种优美的旋律,它常常紧扣着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中出现什么样的一个非理作意,哎!师父马上就在带子里讲了。说:“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听到优美的文字啊,还是想要听到什么呀?那你是去念文学院,还是来听解决生死道理的?还是来听佛法的呀?”就是发现目的、宗旨好像偏移了,不知不觉偏移了。哎!师父就轻轻点一下,好像是说:“哎!某人啊,你又在想什么呀?” [14′17″]

  所以,在这里边再次地强调:我们这里主要的目的要了解,了解了要讲修持,讲了修持之后要照着去修持,证得这个觉悟的、圆满的果。所以它真正的重点放在哪里呢?放在我们要了解真理;了解了真理之后,要想法去行持;行持后才慢慢去证得那个结果。 [14′46″]

  所以真理用什么方式传播的?那么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选择方式?他可能是根据广大的汉地有情能够应机的一个程度,不要讲得太深。因为这样一本《广论》最初拿到手里的时候——在十多年前我碰到,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害怕,说:“哇!这一本佛教撰著如此地厚、如此地专业,我们能学吗?”其中广论班同学还有没上过学、不认识字,他也在广论班里,他就负责听,连笔记也不会写。这样的艰难,都对师父讲的法生起这样的好乐心,所以可以想像传递的面是非常非常广泛的,用这样的文字。 [15′27″]

  那么也听过很重视文字的我的一些朋友,他们会跟我说:“哎呀!这些例子太多了,好像讲得有点散。”当时我们在讨论,我说:“‘散’是什么意思啊?是偏离主题的意思吗?”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当时我说:“师父举的每一个喻,其实你在你的内心上观察一下,都可能发现一种现行。不透过这些喻,实际上我们很难把佛法在身心上找到落脚点。”所以师父在这里边,就是希望我们不要对这种讲的方式起太多的负面作意,这样的话会影响我们专注在法义上。一旦法义听不清楚,我们将无法把法义在内心上找到落脚点。这些劝慰非常地亲切、非常地关注,就像一个父亲劝自己说:“啊!在修这个车的时候,你要注意怎么样去拿扳手啊!怎么样去上油啊!怎么样把车轮倒过来的时候不要砸到你自己的鼻子啊!”等等,所以它是非常亲切实用的方法。 [16′34″]

  在这里再再地提醒我们说:为什么来听这节课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修行自己呀!修行自己什么呢?就是要把痛苦的、不悦意的、缠绕身心的那些麻烦,透过听闻佛法的缘故,能够慢慢去解除种种系缚,让佛法成为生命清凉的一剂美药,而且我们服著的时候觉得很愉悦、很欢喜。所有的喻、所有的理路,都只是为了指向这一点——也就是让我们快乐、让我们能够清凉、让我们不要活得那么纠结。 [17′16″]

TBA


闻思题纲:​​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