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377讲 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

【广海明月】第377讲 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

然后接著师父说:《般若经》是在《阿含》以后说的,《阿含》说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不够啊!实际上还要更进一步慢慢地圆满,那些都是要做的,把所有的那些都要做圆满。这里边概括地说了一下:菩萨应该发起一切道,应该了知声闻道、独觉道、佛陀道。这个观点是哪部经上讲的呀?《般若经》上讲的。《般若经》上这样说,那么我们的接受度是多高呢?当一个菩萨发心之后,要学这么多吗?一定要学习声闻道吗?一定要学习小乘吗?所以下面就说:“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听听这一段。04:27

好!那我们现在继续听。我们前一节课讲到“阿逸多云:‘诸欲饶益众生,由道种智成办世间利。’”接下来就是“《胜者母》中亦云”。请大家好好听、专注听!00:19

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胜者母》中亦云:

《胜者母》就是《般若》,它那个《般若》它到底指哪一个《般若》?那个我不知道,这个上面也没有说明。怎么说?

“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

实际上呢,这个《胜者母》就是《大般若》,所以说不肯定,因为《般若》分成好几品,第一品是最广的,第二品比较简一点,第三品比较略一点,第四品更略。但它那个内容都是,宗要部分一个,不过呢最主要的,有的开得比较详细一点,最详的就是第一分,这样。那么所以现在这个不管是一、二、三、四哪一分当中,精要是共同的。说这个菩萨应该在任何起发,然后呢发这个心去,在任何那一个部分上面要去学、要去行,然后呢,因为发了这个心要去了知。那么哪一些呀?包括总含的,含摄成功三部分,声闻、独觉、佛陀,就是刚才说的三乘。“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上面这个完全都要圆满,完全都要圆满。他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说那个《般若》是在《阿含》以后,《阿含》只是说你是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就是这样。到最后告诉你,你自以为解决了,实际上的问题还不是,还要更进一层,慢慢地圆满,你真正要圆满的时候,那些都要做的。然后呢,还要把那个所有的那些要做的,统统要做圆满。02:31

这一段说:“以诸菩萨应当发起一切道,应当了知一切道,谓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这个“《胜者母》”就是指《大般若经》,师父说不管是第一品、第二品,它最重要的、最精要的部分是什么呀?共同的是什么呀?菩萨应该要什么?在任何一部分上都要去学、都要去行。“发了这个心”之后要学什么?“所有声闻道,所有独觉道,所有佛陀道”,对不对?就是三乘。“如是诸道亦应圆满,亦应成办诸道所作。”03:24

然后接著师父说:《般若经》是在《阿含》以后说的,《阿含》说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不够啊!实际上还要更进一步慢慢地圆满,那些都是要做的,把所有的那些都要做圆满。这里边概括地说了一下:菩萨应该发起一切道,应该了知声闻道、独觉道、佛陀道。这个观点是哪部经上讲的呀?《般若经》上讲的。《般若经》上这样说,那么我们的接受度是多高呢?当一个菩萨发心之后,要学这么多吗?一定要学习声闻道吗?一定要学习小乘吗?所以下面就说:“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听听这一段。04:27

故有说云,是大乘人故,不应学习劣乘法藏者,是相违因。

那么他为什么这地方要引这一段话呢?这个,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说:我是大乘的,那些是小乘的,我不要学。不对!不对!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这么说,实际上呢理论上也很清楚,你这个大乘之所以为大,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解决一切人的问题,你晓得他问题在哪里,你如果不晓得,你怎么解决啊?所以小的、大的,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是大乘人,那个小乘的东西不要学。”那错的,是违背的。所以它下面这个就说:有人说这大乘人,不应该学习这个劣乘──劣乘就是指相对这个大,比较差,就是指小乘。这个错的,这个是相违因。05:32

对《般若经》中佛陀的教诫,我不知道是听了《般若经》上这样说不认同,还是从来不了解《般若经》上是这样说的,不知道菩萨的标准是要发起一切道、了知一切道。如果是由于不了解《般若经》上佛陀的教诫,问题就欠缺“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只要听了他就会改掉。还有一种就是知道了《般若经》上这样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内心有疑问,那这个疑问就是:“大乘人为什么要学习劣乘的法藏呢?”06:19

那么在这里边,师父就定义何谓“大”。就是我们认为那个大之所以为大,它一定是有一个小的在这儿放著,对不对?大和小如果不是同属性的话,它是没有包含它的意思,对不对?比如说一颗小的石子和一个大的金子,这个是没法包容的;但是如果一小块金子和一块大的金子,它们是可以熔成一块金子,而且这个小的金子熔进大的金子之后,它就成为大了,它们在属性上没有什么相违背的东西。很显然,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把小的和大的完全地对立起来了,对立起来之后,就变成了不知道什么叫大。07:10

师父说:那经典上告诉我们说实际上理论也很清楚,那么这个大乘之所以为大。大家记住这个师父的解释,是要什么?“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你们看完这行字后,注意力放在哪里?“一切人”,对不对?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所以这个大乘之所以为大,它首先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一切人,而且“一切人”前面还要有个“解决”,很显然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这个人就是他已经决定他要发这样的心,这样的心就是解决一切人的问题。07:56

那么解决一切人的问题,我们首先就要研究一切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如果不知道的话,师父说:那你怎么解决呢?在这一切人里边有没有是小乘的、大乘的种姓的?都是有的,没有一个例外,小乘的人也要在其中。所以从这个观点说,如果我们发这样的心,却不学习劣乘法藏者是什么呀?是相违因。08:34

大家有没有发现?师父解释的角度,是从它的目的性,分析它的目的──你要干什么?你的目的是要到哪里,然后再看你的脚下要怎么走。那么大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一切人的问题,解决一切人的问题就不可能把任何种类的人抛弃在一切人之外,因为那就不成为一切人了。所以这样的话,就没有理由说:“某一部分的法类我不要学。”因为为什么会有那一部分法类,就是要为解决那一部分人的问题而讲的。09:10

TBA


闻思题纲:​​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