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298讲 习惯护戒、不放逸,清凉地过每一天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提到正知是一种警觉、一种监视自己的力量,那如果正知监视你自己的时候你还会放松吗?是可以的,做久了的时候是可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说骑脚踏车,一开始骑的时候你会非常紧张,然后就上去了。像我小时候也有骑脚踏车的经验——大陆叫自行车,台湾叫脚踏车——我记得我已经好像练会了,可是有一次那天风有点大,然后我骑著、骑著,风一吹之后就觉得已经快失控了,然后怎么也下不来,因为就特别紧张,就拼命蹬那个齿轮,然后它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快。这时候前面正好很远处来了一辆车,车上全都是人,然后我在想:哇!这个怎么办?就一条路,我们是走对头。因为速度已经非常快,好像有点像下坡又不像下坡,而且我的脚拼命蹬、拼命蹬,结果就在快撞上的时候,我还有点知觉,就把那自行车往右侧扭一下,结果就撞树上,然后躲过了那辆车。那辆车上全是人,我看到那辆车上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没办法,因为都在疾驰。 [02′23″]

  后面说:“慎念无谄诳,犯罪不染尊”,就是断除一切放逸的心而具足不放逸,并且具足正念、正知,没有谄诳,因此不会被根本堕等堕罪染著。明明是持戒不清净、残破不堪,犯了许多戒,嘴上却说自己戒律清净;本来不是清净比丘,却令人看上去像清净比丘,就是谄诳,没有这种行为就是“无谄诳”。 [00′37″]

  这一段解释了一下无谄诳的状态,提出了放逸和不放逸。这个放逸,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放逸和放松界限不清楚?有的人放松放到放逸,还有的人可能一放松就放逸。放逸是心没有正念,对吧!没有正念、没有护心的这个状态。 [01′05″]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提到正知是一种警觉、一种监视自己的力量,那如果正知监视你自己的时候你还会放松吗?是可以的,做久了的时候是可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譬如说骑脚踏车,一开始骑的时候你会非常紧张,然后就上去了。像我小时候也有骑脚踏车的经验——大陆叫自行车,台湾叫脚踏车——我记得我已经好像练会了,可是有一次那天风有点大,然后我骑著、骑著,风一吹之后就觉得已经快失控了,然后怎么也下不来,因为就特别紧张,就拼命蹬那个齿轮,然后它就越走越快、越走越快。这时候前面正好很远处来了一辆车,车上全都是人,然后我在想:哇!这个怎么办?就一条路,我们是走对头。因为速度已经非常快,好像有点像下坡又不像下坡,而且我的脚拼命蹬、拼命蹬,结果就在快撞上的时候,我还有点知觉,就把那自行车往右侧扭一下,结果就撞树上,然后躲过了那辆车。那辆车上全是人,我看到那辆车上所有的人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没办法,因为都在疾驰。 [02′23″]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就像一个刚开始练习骑脚踏车的小孩,上车的时候因为他没法驾驶,他双脚离地会非常紧张。久了之后,我看有的骑自行车的人好像快睡著了,还有的人骑自行车的时候轻松极了,东看看、西看看,然后腿也够长了,不像小孩腿也不够长,他随时可以把脚还拿下来,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很自由的状态,所以他就没有特别地紧张了。 [02′51″]

  所以并不是一持戒就很紧张,全身不舒服,然后一不持戒的状态,一放松好像就得到快乐,这就是经验不足。经验足了之后,还是觉得提起正念、正知,清清醒醒地过一天、清清醒醒地过日子,不会有那么多的忧悔和痛苦。因为想一想,这一天越少的罪染著,发现错了之后赶快去还净和忏悔,这样就会觉得一天过得清清凉凉的;或者你会去检查,还有越多的戒律还没有好好持。这样的话,你不会有一种回头一看雾茫茫的全是灰烬,根本也看不清楚什么的状态。正在经过的事情头脑就不清醒,然后回头再去回忆的时候——刚才哪件事我做得对、哪件事做得不行?有没有对于我所受的律仪的违犯之处?你回忆的时候也回忆不清楚,这样是比较麻烦! [03′48″]

  为什么回忆不清楚呢?就是心不在此。如果我们心思一边做事的时候,一边都注意到:比如说我讲这句话会不会犯到我所受的戒律?我对别人这个态度会不会犯到我所受的戒律?甚至还有我心中的这个念头会不会违越菩萨戒?会不会违越密乘戒?等等。这些都是要在非常清晰的状态下,自我检测的一个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应该是在不放逸的状态下,才能够检查越多、越细。如果一旦放逸,就有点什么事情心全部被吸引住了,现在比如说我们做事情,有的人就眼睛一直盯著这个事情到底是成还是败,没有注意到这个心——有三乘律仪所庄严这个心——如果不好好护戒就败了,如果好好护戒就成了! [04′44″]

  那么一谈到护戒,有人说:“好,那我不做事!”不做事,烦恼就没有了吗?烦恼的现行和根源就都清除了吗?也不是的。做事与不做事,它都是一个我们能够净化烦恼,让律仪慢慢清净的善巧方便。可是一旦做事的时候一头扎进去,完全不看看自己的心念在朝哪里走、看看自己每天的行为,有没有记得自己所受的戒律、有没有常常去反省,一旦忘了这些之后,任烦恼滋生,这样的话,我们在一个团队中,其实也会让别人很不舒服。因为诸如抱怨、发瞋恨心等等,很多不调伏的现行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谁也不希望跟一个烦恼炽盛的人合作,因为会很痛苦。 [05′36″]

  所以戒律使这一颗心清凉,这颗心一旦清凉之后,我们就不用那么痛苦;一旦我们不用那么痛苦的时候,其实和周围的人也自然相处得融洽,不会一直烦烦恼恼的、一直吵来吵去的。这只是就现世利益的部分,如果是就律仪成办的后世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利益太大了!增上生、决定胜这些,没有戒律作基础,还有密乘的这些功德没有戒律作基础,是一事无成的! [06′08″]

  所以在这里,想要劝自己和我们这些能够对宗大师教法相应的学习的人,不要去习惯放逸,要去习惯不放逸。不要觉得持戒是一种好像很紧绷的状态,如果你发现你很紧绷,你可以深呼吸调整你的状态,然后把你用心的状态调到不紧不松、很舒适的。慢慢就会体会到其实这颗心还是一直看著它比较好、守护著它比较好。 [06′40″]

  那么对于这个“谄诳”,应该是和名利心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自己没有做得很好,然后又假装好像做得很好的样子,这就是谄诳。在这里说“无谄诳”,赞美阿底峡尊者没有这种行为,就是他嘴上讲的和他心里行的,在别人面前还有在独处的时候,他内心所坚守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两种样子。他也不用在别人面前装一种样子,回头又一种样子,就是一个样子。为什么?因为这样子才能解脱呀!这样子才能够把自己趣向于三涂的这些恶行都去掉,才能成办增上生及决定胜。 [07′26″]

  通常为什么要谄诳呢?就是应该怕丢脸是不是?怕别人轻视自己。但是一旦谄诳了之后,就很难发心去把持戒不清净的罪忏掉,因为好像没有的样子。但是像师父说的,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佛菩萨也骗不了,佛菩萨每个念头都可以知道。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应该是没有什么偷心的路可以走,也没有什么不努力好好地护心就能够把戒律持清净的路径,好像抄小路一样可以抄到,都做不到!必须是老老实实地守护正念、正知,比如说一条戒、一条戒先把它熟悉了,然后像六座瑜伽,就每天要检查这些戒律我持守得怎么样;如果发现不对的,赶快就要忏悔。 [08′19″]

  所以,慢慢地让我们的心离开谄诳的状态, 像阿底峡尊者一样,“慎念无谄诳”,争取做到“犯罪不染尊”,这样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啊!是所有修行人仰望的一个目标。同样受的戒律,尊者的戒律怎么样持守得这么皎洁?用什么方法持守的?我们应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找到路径,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08′52″]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298 讲 讨论题纲(一)/如英法师

  1. [00′00″]~[00′37″] 什么是“无谄诳”?
  2. “放逸”和“放松”的界限是什么?
  3. [02′51″]~[03′48″] 老师举脚踏车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呢?
  4. 为什么具足正念正知不会有忧悔和痛苦?
  5. [03′48″]~[04′44″] 一旦放逸,是什么状态?
  6. 有人一谈到护戒,就说:“好,那我不做事。”老师用哪些理路来破斥这邪宗?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298 讲 讨论题纲(二)/性传法师

  1. 放逸与不放逸的界限是什么?
  2. 不放逸的行相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反之,放逸的坏处又是什么?平常要怎么练,才能做到不放逸?
  3. 老师举“做事情”为例,怎么看待成败?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4. “无谄诳”的行相是什么?好处是什么?反之,谄诳的坏处又是什么?平常要怎么练,才能达到无谄诳?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