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241讲 不是外境有错,而是我的识有问题

  然后师父说:「现在呢,我们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染污生死的痛苦」,为什么会有染污生死的痛苦呢?记得师父说什么吗?师父说:「就是所对的境是不认识,那么不是外面的境有错误,而是我们能认识这个境的这个识本身有问题,所以这个实际上还是就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应该把这个东西认识。」接著师父就讲到了“智”,那些智是做什么?就是把这个妄识全部翻过来变成智,那么对境的了解就不是妄识所对了,因为他已经清澈地了解了境之后,染污生死的痛苦就清除掉了。 [01′59″]

  师父在第二段说:「换句话说前面那个境,就是说我们应该了解我们所对的境,我们凡夫所对的境」,一直在说这个境。「我们凡夫所对的境,依我们的无明妄识所对,造种种业。」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心和境的问题。这里又谈到“无明妄识”,就是我们这颗心在没有进行彻底地调伏之前,它是被无明所障蔽的,一旦是无明所覆盖的这个妄识,它对境的时候就会造种种染污生死的业。 [01′02″]

  然后师父说:「现在呢,我们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个染污生死的痛苦」,为什么会有染污生死的痛苦呢?记得师父说什么吗?师父说:「就是所对的境是不认识,那么不是外面的境有错误,而是我们能认识这个境的这个识本身有问题,所以这个实际上还是就我们应该了解的,所以应该把这个东西认识。」接著师父就讲到了“智”,那些智是做什么?就是把这个妄识全部翻过来变成智,那么对境的了解就不是妄识所对了,因为他已经清澈地了解了境之后,染污生死的痛苦就清除掉了。 [01′59″]

  这一小段话所蕴涵的道理是非常地深刻的,在那么多年前,师父就讲出了这么精辟的一段话。这段话其实应该拿个本把它抄下来,把它在内心里背到滚瓜烂熟,非常非常地熟悉。「不是外面的境有错误,而是我们能认识这个境的这个识本身有问题。」所有是是非非的争论,如果我们都去讨论外境的问题,而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实际上外境的问题也解释不清楚,因为那个识有问题。 [02′44″]

  那么这个识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就是看起来那个境上的问题跟我的心对它的安立是没关系的,境本来就有那样的问题,和我现在怎么想是没关系的。但是佛法恰恰把心和境——心正在对的那个境,它们俩联系得是非常紧密的,甚至快乐与痛苦最主要的原因绝对是归咎于内心的。它不是一直在境上挣扎、境上计较,在境上你死我活、天翻地覆;而是内心的这种理性的观察,还有是与非的这种搏斗,就像两个很强的人在搏斗一般,它都是在内心的这个见解上自我拼搏的。 [03′40″]

  那么这个问题之所以深的原因就是:当我们的心开始随著境剧烈地波动,我们到底是平外境、还是平内心呢?在《入行论》里说:「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如果地上有荆棘的话,拿一个铲子,我岂能铲平大地上所有的荆棘呢?脚上穿个鞋不就可以了吗?那么是不是每时每刻我们都会想到应该穿个鞋呢?还是随穿随扔,就会忘记?因为就是习惯!但凡有什么事发生,我们一定会去强烈地执著境上的问题,然后完全地忽略了我们这个识是有待于继续观察思考再裁决的。我们就直接定义境,比如你的错,或者定义是非在上面。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去讨论境的话,这个心就好像变成了一个陌生者,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活了很久之后,其实最不熟悉的就是自己的思路。 [04′55″]

  比如说:我们对一个境通常都是怎样反应的?不去长久地观察,你是找不到规律的,也不知道一、二、三步骤是什么,也不知道结尾是什么。如果长久地对自己的某一个习气观察,你就知道:哦!开始是这样的、中间是这样的、结论是这样的。那么当它再度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啊,它又来了!但是如果在每每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扑在境上,境就会引生内心的这种波涛。在这种强烈的起伏状态中,我们很难理性地去观察事情,很难去找到这个事情的处理方案。解决方案找不到,大家在一起争得心里都不太舒服了,甚至都很痛苦了,都觉得自己说的是有道理。 [05′40″]

  所以我们这个妄识,当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它就会对这个境有一个颠倒的认知。这个颠倒的认知看起来是那么真实、那么有道理、那么地现前,但是它经不起正理的观察。正理的观察,观察一会儿之后它就靠不住了,找不出一个真正的理由。就像那天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说:“慈悲和瞋恨,哪个力量大?”当然我们学过教理的都说:“慈悲力量大!”请问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你说慈悲力量大?那时候法师们就给出了很多理由。你们也可以想一想,哪个力量大?你有什么理由去说它是大的、它是小的? [06′32″]

  在心对境的这个问题上,师父会在整本《广论》里数数地提醒我们。如果大家能把这一段话放在心上常常去琢磨的话,我们观察的那个力量就会转向于内心。当我们转向于内心的时候,可能开始会发现: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当你看到一点点苗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有趣,我们这个内心比看一部电影、看一部神话精采!因为绝对是你没看过的东西,可能是无量劫来没努力过的东西。 [07′08″]

  就像海底能深入到多远?海底有多少生物、有多少植物,我们也没法知道。如果潜入到很深的海底的话,把你带的灯全关掉,你想:现在我享受黑暗时刻吧!可是你带的灯全部关掉之后,会发现海底世界是有灯的,很多鱼会发光!有的鱼会发红光、有的绿光、透明的光、各种颜色,简直是像灯饰大街一样,全部都是灯!然后你就说海底世界好美呀! [07′41″]

  但是我们的心里那一个、一个思路它所带来的力量,你去寻觅它的依据,它为什么这么想?然后你去找,一个思路连著一个思路,然后连著一个行为,这中间是为什么?你一直去探寻、探寻、探寻,就好像我们在深入海底去找珊瑚礁一样,美丽的珊瑚,还有各种难以想像的漂亮的鱼,比那个实在是有趣太多了!因为心在某种程度上,它的能量好像没有穷尽的样子,你可以一直去寻找! [08′12″]

  一旦我们透过教理的熏习和善知识的引领,把百分之百扑在外境上的那个力量收回来看一看内心的话,我们自然会看到无限的风光。可以看到:哦!原来我巨大的潜能都潜藏在内心里边;原来我转动我的思想、转动我的观察,将方向瞄准内心,我就可以发现我内在的潜力!那种潜力是你静下来观察自己,一定会找到原因,找对了原因,把那个原因去掉,就不用在境上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了。因为最终清凉的是这颗心、平静的是这颗心、愉悦的是这颗心、满足的也是这颗心,所以平定这颗心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多么简洁的方式!但是无量劫来,我们就是要这么辛苦地上天入地地折腾,却没有在这个心上下功夫。 [09′10″]

  就这几行字啊!就这几行字,可能去求法花多少钱、走多少路,也未必能求到这几行字、也未必能懂得这几行字。所以,就算是跟师父听法听到这几行字,如果能够抱著这几行字昼也思考、夜也思考,进入那种如痴如醉的探索状态——我就在这个问题中、这个问题就在我中,进入那种合一的探索内心的续流,我们一定会对这这一段文字产生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感受!那就不仅仅是佛法入门,一定是一个对内心的深入。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修行是这么有趣的事情,我自己是这么有趣的事情,我就不用今天没有看个东西就觉得无聊。你看自己呀!你看自己的心,然后再对照经论。所以,我们这样努力地去观察的时候,自然会发现修行的乐趣。一旦发现修行的乐趣,谁能让我们停止呢?从乐趣胜乐的这条路,谁又能让我们返回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加油啊! [10′24″]

TBA


延阅:复习第一轮师父本段开示(二)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241 讲 讨论题纲/卢克宙学长

  1. 在本讲中,老师有帮我们指出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而且鼓励我们要把它“背到滚瓜烂熟”。请问它是什么?(限最多只用两句话回答)
  2. 请问,我们的“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3. 其实,这道理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是,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少。为什么?(限用一句话回答)
  4. 我们大部分人,目前的“习惯”,心是如何对境的?
  5. 那要怎么办?如何才能渐转过来?
  6. 学完这一讲以后,我们的内心应该要生起什么样的决断?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