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192讲 三士夫的根本差别在动机(四家注)

  然后中士夫呢,「为了自我能够从六道的轮回大海中解脱而精勤奋斗的,就称为中士夫。 」所以他并不满足于不堕落三恶趣,认为整个轮回也是非常令人怖畏的甚深可畏的苦海,想要从这个轮回的海里面解脱出来,为此精勤奋斗,就成为中士夫。 那么「不同于前者」,注意! 哪一点不同于前者呢? 「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自己精勤于获得佛陀果位的,是上士夫。 」这是对于三士夫最简略的介绍。 大家可以看清楚、听清楚这三士夫的根本差别在于什么? 在于他们是为自己——正下士和正中士都是为了自己不要堕入恶趣、不要轮回,然后发心精进修行。 而上士夫呢,是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然后精勤;他的目标不是为了解脱轮回和不堕三恶趣,他的目标是为了成佛! [02′56″]

  那么接着呢,大家看《四家合注入门》80 页的第二段。 说:「接着,是一切具有善缘的所化机,『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无所缺少』」就所谓呢「所化机有上、中、下三类,将三种士夫各自修持方式的所有次第,无所缺少摄集一处的,就是本论。 」那么「三种士夫」是什么呢? 注意听! 注意听! 不要说:「三种士夫我已经非常熟练了」,所以心就马虎了。 要注意听! 「以自利为主,并且因为怖畏三恶趣,希望自己不要堕入三恶趣,而且能获得人天果位,为此努力的就成为下士夫。 」 [00′55″]

  可以看清楚,下士夫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谁呀? 是为了自己不要堕入三恶趣,希望能获得人天的果位,将为这样的幸福,就是来世的人身——暇满人身而努力的,就成为下士夫。 能把自己管好了,也省得佛菩萨操心,对吧? 但是,对所有下士夫的想法,佛菩萨们应该是希望能够是透过共下士道,以后进入上士。 那么这是下士夫。 [01′36″]

  然后中士夫呢,「为了自我能够从六道的轮回大海中解脱而精勤奋斗的,就称为中士夫。 」所以他并不满足于不堕落三恶趣,认为整个轮回也是非常令人怖畏的甚深可畏的苦海,想要从这个轮回的海里面解脱出来,为此精勤奋斗,就成为中士夫。 那么「不同于前者」,注意! 哪一点不同于前者呢? 「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自己精勤于获得佛陀果位的,是上士夫。 」这是对于三士夫最简略的介绍。 大家可以看清楚、听清楚这三士夫的根本差别在于什么? 在于他们是为自己——正下士和正中士都是为了自己不要堕入恶趣、不要轮回,然后发心精进修行。 而上士夫呢,是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然后精勤;他的目标不是为了解脱轮回和不堕三恶趣,他的目标是为了成佛! [02′56″]

  其中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呢? 三种士夫是依靠着什么来安立的? 大家可以想想,是依靠什么安立的三种士夫呢? 是不是依照各自的等起、思想方向来安立的? 就是自己的动机呀! 你想要什么,你的目的,对吧? 所达到的目的安立的。 所以结合我们的经验来看也是如此,主要是自己的动机。 如果好的话,就可以说是清净的正法;动机不好,就很难说是清净的正法。 [03′33″]

  现在看《四家合注入门》第81 页。 「我们礼佛一拜,或念一句『嘛呢』,如果能怀着为了来世人天增上生的动机,那就属于下士、下士道、下士夫。 《道炬论》当中直接显示的下士夫,最基本必须是希求来世人天增上生的士夫。 」如果只希求今生,是不是《道炬论》里直接显示的下士夫呢? 有的时候去寺院里求佛菩萨的,求升官、发财呀、儿子上大学呀,还有很多不能列入《道炬论》里直接显示的下士夫! 因为还没有希求来世。 「如果只希求今生,就不是《道炬论》里直接显示的下士夫。 」在这里边仁波切是这样讲的。 [04′26″]

  所以「如上所说,无论现在我们作课诵也好,或作任何的修持,为了获得人天增上生,就属于下士夫。 为了自利而希求从轮回中解脱,无论作任何净罪的行为,都会成为中士夫的道。 内心想着一切有情的利益,即使我只作一个礼拜,那也将成为上士夫的道。 所谓的法,非常非常地甚深、非常非常地细微,仅就相续中内心执持境的方式那一点来安立的,本来可能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胜利,如果心被烦恼染杂,就会丢失这样的功德。 所以内心中意乐的差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05′16″]

  在这一小段里,仁波切就在具体的例子上告诉我们,我们是用什么样的心礼佛,什么样的心念咒,我们就会进入什么样士夫的道,对不对? 譬如现在大家都作课诵,有些人念《密集玛》、有人念「嗡嘛呢呗咪吽」,有人念「嗡阿惹巴扎那帝」,还有人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如果我们一害怕、一痛苦,想要马上脱离痛苦的时候,好像那也只是为了眼前对不对? 为了眼前的苦、眼前的怖畏,然后「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这样去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到底有多少念头是因为害怕来世堕落恶趣,而祈求佛菩萨救护的呢?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 [06′08″]

  那为什么我作课诵的时候,或者我祈求佛菩萨的时候,这个下士夫的心的安立好像都常常不现前呢? 是不是我们无限生命的概念还没有确立? 就是我这一个心续是不会消失的,是会从现在开始,从无始的过去到无限的未来,在这中间如果我们没有了脱生死的话,就一直在生死中。 如果在生死中堕落恶趣的话,那就会失去所有学习佛法的机会,对一个凡夫来说是很可怕的,就堕落了! 所以来世有一个暇满人身,应该是作为我们学习菩提道次第人、想要修行的人吧,最起始的一个追求啊! 因为这一生已经过了这么多了,如果一进入恶道的话,来世就会太长了,那不是几万年、几万年算的,因为恶道很难出啊! [07′09″]

  所以希求来世的心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观察一下我们自己,比如说,上《广论》研讨、或者去作善行、去护持、去当义工,我们有没有特别注意策动自己动机的部分? 我是怀着一个共下士的心? 还是共中士的心? 还是一个为利一切有情,希求一切智智的心,去做这些善行的? 因为怀着什么样的动机,我们所作的善行就会被摄入什么样的道。 很显然,上士道像一个汪洋大海一样,它所汇集的一切资粮都会成为一切智智的果位。 如果能有这样的一个发心的话,那么我们所修行的一切都会成为大乘的加行吧! 就是前面的准备吧! [07′57″]

  所以如果不认真地策动动机去做各种修行,实在是很亏的!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听闻的时候,都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策动一下自己的内心,哪怕是相似的安立,哪怕是现在就想几个念头。 我们平常的相续一直淹没在眼前的芝麻绿豆这些事情上,只有确立一个生命最究竟的目标,一个高远、终极的目标。 看到了那个高远、终极的目标,其实眼前的困境有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勇气穿越,因为终究这一切烦恼将被解决,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离苦得乐之道。 对于眼下的这一步,是造恶业过去,还是造善业过去,我们就会很清晰地抉择清楚。 而且眼下我们得到人身,是我们修学佛法的最佳机会,这里边的三乘士夫,可以说任我们选择,一入恶道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08′58″]

  在这一段里,仁波切特别特别强调内心的安立——你是什么样的发心。 在这一小段里边说:「内心中意乐的差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修行者的差异性是从内心的安立、意乐的差别而导致的。 谁最后能够成佛,谁最后能走怎样怎样的路,从你的动机上就区分开了。 [09′30″]

  「菩提道次第就完全收摄在《道炬论》里面。 」所以「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这就是在辨识所要讲说的法。 [09′48″]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192 讲 复习题纲(一)/性勋法师

  1. 请问:为了眼前的苦、眼前的怖畏,然后「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这样去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是清净正法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如果不是的话,那应该是什么?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