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163讲 养成乐于多闻的习惯

  所以如何去领略虚空的浩瀚和美妙,这一定要善知识教我们,然后我们才会想要抬起头、想要向往那浩瀚的虚空、想要向往那辽阔,而且不去排斥辽阔,想在内心中承载那个辽阔。 所以如果能够生起对佛法全圆道次第一个欢喜的期待,这种心量的扩展,完全是透过佛陀讲的教理、善知识的教诲,我们才扩展内心的。 [00′44″]

  所以如何去领略虚空的浩瀚和美妙,这一定要善知识教我们,然后我们才会想要抬起头、想要向往那浩瀚的虚空、想要向往那辽阔,而且不去排斥辽阔,想在内心中承载那个辽阔。 所以如果能够生起对佛法全圆道次第一个欢喜的期待,这种心量的扩展,完全是透过佛陀讲的教理、善知识的教诲,我们才扩展内心的。 [00′44″]

  比如说我们现在学五大论,学到第一本《摄类学》的时候,一开始就会撞墙,四种回答、辩论……,就有很多问题撞墙。 到中间的中级理路、高级理路就不知所云了。 然后学、学、学到《现观》的时候,那个像海一样的教理就涌进来了,要读的书非常地多,那个时候就会吓到,这么多、这么多的教典都要学,而且要在既定的时间内把它看完,还有辩论题、还要背书、还要大考……。 这些问题似乎是很有压力的,可是如果不学的话,我们并不了解佛陀教理细致的差别,乃至那些祖师对这个教理解释的细致差别都是不了解的,那这样就没有压力吗? 这样就去修行了,这样没有压力吗? 学、辛苦、累,有没有压力? 是有的。 不学彷佛没有压力,因为不知道有多少无知的,就不会感受到无知的压力。 但是一旦学了之后就发现:哇! 这些细致的差别全是不了解的,必须详细地辩论、详细地取舍,经年累月地思考、跟善知识求教、反复地看那些教典。 [01′57″]

  像我一直说性华法师把《现观辨析》看了三、四十遍,看三、四十遍要多长时间啊? 像一部论也是反复地看好多遍,这是要花下时间的。 但是如果没有用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很难懂这个论它详细的所诠,乃至其中的差别。 所以如何做到不片眼? 就是要听闻全圆。 听闻全圆,就要拿出那么大的精力对佛所说的法进行全面的学习。 [02′33″]

  如果对这样的学习有压力,我就再反问一句:什么都不学的状态,那不是更大的压力吗? 因为那会有愚痴的压力呀!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只一次地会进入:欸! 这到底是讲什么呀? 似乎前面一片黑暗,完全看不到光亮。 但是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反复地看、反复地听、反复地讨论,有的时候就会出现微光,有的时候会出现亮光,有的时候就会全亮了! 因为我们的心在学习教典的时候会变得明晰、会变得细致,而且它也会变得非常地专注。 [03′14″]

  其实学久了之后,再看到很多教典的时候就不会怕。 你会发现手边没有那么多教典倒觉得心里发慌,看到很多书的时候反而不会怕,想把它一本、一本地看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养成习惯就好了。 「今勤瑜伽多寡闻」,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习惯。 那么广闻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了之后其实就乐于广闻了,就会觉得天经地义,修行怎么可以不广泛地学习教理呢? 我们会觉得不广泛学教理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03′55″]

  所以当你内心发现已经开始认为学习教理是天经地义的修行的第一步,你并不会认为学习教理的时候是在浪费修行的时间的时候,其实是否也听了宗大师的话、听了师父的话,调整了内心的邪执,可以安住于诸大善知识所喜的正确道次第上?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内心为什么不欢喜一下呢? 虽然闻思很辛苦,但是我终于改过来那个习气毛病,我终于乐于多闻了! 而且认为多闻就是修行本身,这是多么欣喜的变化,所以请大家随喜一下自己吧! [04′34″]

TBA


闻思题纲:​​

【全广 II】第 163 讲讨论题纲(一)/如华法师

  1. 什么是「辽阔」?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辽阔呢?
  2. 如何不片眼?
  3. 进一步,为什么我现在会有片眼的习惯呢?这个习惯平常是如何积累形成?

【全广 II】第 163 讲讨论题纲(二)/卢克宙学长

  1. 初学者一定从听闻开始,然后由寡闻进步到多闻。那么是不是还在「寡闻」时就先不用急着修要了?若要,该怎么修?
  2. 因地上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未来进入到「广闻」时,不会「不善于修要」?
  3. 自己真实的感觉:是广学比较有压力还是寡学比较有压力?要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