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160讲 观察自己对修行的定义

  再翻到73页,这后面有一些我问仁波切的问题。 在听的时候我就一直纠结这个「瑜伽」到底是什么? 在想相似的瑜伽为什么可以归结为瑜伽里边? 瑜伽——这个止观的次第、量都是非常明晰的,相似的为什么还可以归到瑜伽里边? 所以一直在问仁波切这个事情。 在 73 页看到仁波切讲的那段。 又说一遍:「今勤瑜伽多寡闻」,在藏文里「今勤瑜伽」就是指他在这方面非常努力的修行,没有说完全就是一个瑜伽者,还没得到,但想在瑜伽方面努力的这些人对此有兴趣,尚在修行过程中。 藏文中「今勤瑜伽」,对于什么精勤呢? 对「瑜伽」精勤。 那么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呢? 他们想得到的就是瑜伽,原文上也是很清楚的。 看! 仁波切又说一句:「是很清楚的,想向瑜伽努力的这些修行人,意思就是这样。 」又说一遍! [03′00″]

  既然有上面那两种状况,接下来看70页。 说:「故离智者欢喜道——圆满教要胜教授,见已释此大车道,我心全然遍勇喜。  」佛薄伽梵的教法,即是教正法和证正法,「离智者欢喜道」就是得到全然圆满教证教法扼要的殊胜教授, 是说这样的教授是一切智者非常欢喜的妙道。 什么样的妙道呀? 教正法和证正法,对吧? 然后它是全然圆满教证的教法的胜教授。 所以,虽然是这么美的、令智者欢喜的妙道,但是前面讲的那些人没有能力看出来。 注意! 没有能力看出来,很想看出来,但是能力不够。 因此大师要宣说大车道,也就是全然圆满教证教法扼要的殊胜教授,即是最殊胜的教授,也是智者所欢喜的妙道。 当看到上述的修行者不具备这些之后,宗大师就想要写这部论。  [01′25″]

  接下来最后两句是「踊跃造论而立誓」,虽然状况已是这样,大师就不再有所顾虑,而立下誓愿说要解释这个大车道。 「释此大车道,我心全然遍勇喜」,大师自己对此十分地欢喜。  [01′45″]

  再翻到73页,这后面有一些我问仁波切的问题。 在听的时候我就一直纠结这个「瑜伽」到底是什么? 在想相似的瑜伽为什么可以归结为瑜伽里边? 瑜伽——这个止观的次第、量都是非常明晰的,相似的为什么还可以归到瑜伽里边? 所以一直在问仁波切这个事情。 在 73 页看到仁波切讲的那段。 又说一遍:「今勤瑜伽多寡闻」,在藏文里「今勤瑜伽」就是指他在这方面非常努力的修行,没有说完全就是一个瑜伽者,还没得到,但想在瑜伽方面努力的这些人对此有兴趣,尚在修行过程中。 藏文中「今勤瑜伽」,对于什么精勤呢? 对「瑜伽」精勤。 那么他们想要得到什么呢? 他们想得到的就是瑜伽,原文上也是很清楚的。 看! 仁波切又说一句:「是很清楚的,想向瑜伽努力的这些修行人,意思就是这样。 」又说一遍! [03′00″]

  而批注是指趣向于随顺止观双运这点,并非完全具足止观双运,但在内三摩地、止的部分努力的修行人。 「随顺」是表示没有做错。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寡闻,这说明很多人就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不重视学习佛教的教理、教言,不重视学习;有的是学到以后,开始修的时候,学修不能结合,在修的过程中方法也有很多错误。 这些都是当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宗大师看到了这些情况之后,他想把大车轨这个道讲出来。 [03′45″]

  当时在跟仁波切请问一些问题的时候,仁波切讲了一下出现的问题:虽然很乐于修行,可是却不注重学习佛教的教理和教言,不注重学习。 其实这种现象现在应该也是满普遍的,大家可以观察、观察,如果师父没有把《广论》给我们讲的话,好几百年前修行人变那样子,现在可能会更严重。 如果没有听闻道次第,没有师父这样给我们详细地讲解《广论》,我们并没有发现学习佛教的教理和教言会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们今天能对这样的法义进行听闻,能有这样的善根,还有欢喜心坚持听闻——比如现在正在听的「你」——都要感谢师父的深恩。  [04′52″]

  现在我想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想要修行的人,他会落入这种不重视多闻的现象呢? 为什么想修行的人不重视多闻呢? 为什么提到修行的时候会不重视学习教理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 当我们说到一个人非常有修行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影像呢? 是不是会出现他在打坐? 你们是出现他在打坐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说一个人非常有修行就是他在打坐呢? 而不是他在学教理呢? 好像我们认为非常有修行的人就是在那儿端坐,能够生起禅定。 甚至能够在禅定中证悟空性这样的想法可能都没有,只要生起禅定就是很有修行。 [06′07″]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心,观察一下自己对于修行的定义。 打坐——很多人就是在修禅定。 那么修禅定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是为了解脱生死要修习空性、修习无我,还有前面达到空性的很多次第? 所以就可以发现当我们想到修行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片段呢? 还是全圆的道次第呢? [06′40″]

TBA


闻思题纲:​​

【全广 II】第 160 讲 讨论题纲/如华法师

  1.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人,会出现这种「不重视多闻」的现象?
  2. 一想到「很有修行」的人,我们会现起的是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形象?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講次目錄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