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宗喀巴大师三珍宝谭密意略释》卓尼・名称讲修大师造

宗喀巴大师 造颂

卓尼・名称讲修大师 造释

真如老师 总监

如月格西 授义

如法法师 主译

性觉法师 主校

南无曼殊廓喀雅

七匹福智青马善驾御 腾跃高升菩提万行空

战胜二障黑暗仇敌者 能王最胜语日我敬礼

胜者显密法理无遗馀 胜者密意如实善执持

胜者教法显扬遍方域 胜者之子尊师我敬礼

彼怙依自如实所观见 为他开示求脱津梁处

垂训此论名三珍宝谭 其密意理今当略解说

其中分为三科:甲一、趣入解说;甲二、正说;甲三、文末次第。第一科分为四科:乙一、祝愿;乙二、开示论名;乙三、皈依;乙四、包含立誓造论的皈敬。

第一科:

“嗡 愿成妙乐!”

第二科开示论名

“《无上三珍宝谭》”

第三科皈依

“恭敬皈依至尊上师文殊足莲。”

第四科包含立誓造论的皈敬,分为三科:第一科:

颂云: “以极坚信随学佛,所行非劣而欲以,
           慧择佛语取心要,我乐为宣珍宝谭。”
以此直接开示立誓。

其次,

颂云: “由谁悲心屑少分,入于心中便无劳,
            赐妙文辞文殊尊,虔礼”
以此皈敬。

颂云: “令愿具果利。”
以此祈请成办所求义利。

第二科、正说,分为三科:乙一、开示趣入所应善巧的三种珍宝之因;乙二、辨识三种珍宝;乙三、如何趣入三种珍宝的道理。

第一科:

颂云: “三有圆满如电舞,韶华不驻犹崖瀑,
            如是证已聪慧者,若念当学何明处。”
就如此文所开示的一般。

第二科辨识三种珍宝,分为二科:丙一、正式辨识珍宝;丙二、珍宝的词义。

第一科:

颂云: “我见细择理趣慧,现教为诀之修持,
            善巧构词语妙德,是此地上三珍宝。”
第二科珍宝的词义

颂云: “此极稀有能满愿,增长稀有喜乐故,
            于群智中名珍宝,”
以此开示这三者被称为珍宝的字词解释。

接著,

颂云: “更无馀宝夺其意。”
这是说:“只有这三者是智者的庄严,没有其他像这样能令智者倾心而且华美的殊胜庄严了。”

那么,难道没有宝物的庄严吗?答道:虽然有,但是那些不是智者的殊胜庄严。

第三科、如何趣入三种珍宝的道理,分为三科:丙一、必须趣入何种理路;丙二、将教典现为教授的道理;丙三、对于构词也必须善巧的道理。第一科分为五科:丁一、辨识所趣入的教典而必须趣入其中;丁二、若不趣入教典便不知细微深义;丁三、即使略知也不会超出伺察意;丁四、即使趣入正理教典,却由于未能善学而导致增长邪执;丁五、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必须善学的道理。

第一科:

颂云: “言说超群圣父子,歼灭邪说陈那称,
            不以其传理甘露,数数洗净慧眼垢。”
这虽然是从反面直接开示,却从正面引出:“必须趣入这些教典。”

圣父子的教典,就是怙主所造的中观理聚六论,以及圣天、佛护、月称等论师对其密意所造的解释,特别是现今共许月称论师所造的《入中论》根本颂及其解释,并非只是就其字面而已,必须深细地学习。

陈那父子的教典,就是七部量论、《集量论》,以及贾曹杰、克主杰等大师对其密意所造的解释,还有零星的量学义理或一般所必须的摄类学,这些都必须善加学习。

第二科若不趣入教典便不知细微深义

颂云: “不以⋯⋯数数洗净⋯⋯,则观正理教义时,
            大抵反增邪分别,遑论得见甚深处。”
以此开示:如果不学习这些教典,不仅无法了解最深的义理,就连粗浅的教义都无法善为了解。

第三科即使略知也不会超出伺察意

颂云: “纵以正宗得定解,然若不以立与破,
            正量之力断疑惑,则如泥里插钉橛,
            莫植坚固正习气。”
即使了解了一些粗浅的论义,固然已经是单纯的伺察意所摄的正确立宗,但是由于尚未生起懂得成立自宗以及破斥、遮除他宗的量所引生的决定识,因此仍未截断疑惑。由于疑惑未被截断,当他人进行立、破之时,自己那个单纯的正确立宗,也就会像插在泥里的桩子一般,摇晃且不能稳固,所以无法安立量所引生的坚固习气。

第四科即使趣入正理教典,却由于未能善学而导致增长邪执

颂云: “今此虽学二理典,然犹东辕而西辙,
            月下饿鬼觉炙热,依理趣典生邪解,
            数数染污慧眼力,尽摧今后诸善妙,
            造集长离正见因,成极坚顽多可见。”
不仅是不学习而已,在此地,纵使粗浅地学习了上述的二种正理教典,也由于不善学的缘故,导致在相续中对业果等生起包括不信解的邪见在内的颠倒分别,由于这颠倒分别再再地影响智慧之眼的力量使然,邪见将会摧坏自己在今后一切生中积累的善,并且造集极其坚固的因,背离、弃舍多生长久以来恭敬业果等等的贤善正见。

“看见很多这样的人”,这是说:即使在大师住世的时候,也发生了这种情况。

将此结合譬喻,就好比有些人想去东方,却反而前往西方,如此颠倒的行走;又像春季的月光照在某些饿鬼身上时,由于业力所致,本来要让身体清凉的,却产生灼烧身体的现象。

将此结合意涵的话,本来应该透过学习正理教典,对于业果等等更加信解,却在相续中生起了不信解的邪见;本来应该是用法来饶益自己的相续,却被邪见破坏了相续中的善等等,相续遭到了焚烧。这些应当依次结合。

这个状况,在现今许多号称法相学者而心怀傲慢的智者、愚者身上,显然容易发生,理应思惟大师出于悲悯的这段教诫!

因此,导师佛陀与宗喀巴大师等虽然赞叹听闻,但是,仅随逐于未善加证达教典内涵的咬文嚼字,以及怀著片面了解的我慢,便以粗语等侮辱、轻蔑他人,这可是让自己衰败的因啊!

克主法王如此考虑之后,在《圣教拂尘论》中做了怎样的训斥,也必须拜读。

第五科因此必须善学的道理

颂云: “乃至慧力犹未如,吉祥草端精而明,
            当依明师善习学,正理教典莫易足。”
虽然趣入了正理教典,但是由于未善学的缘故,而产生颠倒分别,颠倒分别又对自己有这般危害的情况,由于这个原因,在学习的时候,只要智慧尚未变得细致、精密、明达,像吉祥草尖一般锐利以前,不应轻易满足,必须亲近善巧的善知识,善加学习那些正理教典。

用这种方式学习的智者固然稀有,但意思显然是必须依照自己的慧力而善加学习,并且即使自己不了解,也不可以起邪见。

有人仅仅证达了一部分,稍微懂得谈论,便因我慢而认为:“所知的范围只有这些”,我看得心里直想:“哎呀呀!”

因此,应当心想:“如实观见一切所知法的,唯有佛陀,所以能回答一切问题的,也只有佛陀。如果连有学圣者们都未现前观见一切法的一切行相与支分的话,劣慧的我,如同萤火虫般,在宛若虚空的所知分类当中,只了解了那一点点。所以哪能贡高我慢地认为:‘这样懂了’?”如此遮止自矜为智者的我慢是很重要的。

第二科将教典现为教授的道理,分为三科:丁一、如此善学便将获得胜者密意的道理;丁二、依此而将一切至言现为教授的道理;丁三、显示于此相反的话,则义利微小。

第一科:

颂云: “如是开启慧眼者,当得胜者所宣说,
            唯识无性二宗理,胜乘深义之密意。”
如上述般善学二种正理教典,从而开启慧眼或智慧增广的人,他将善为获得佛所说的大乘法理──如同无著菩萨所开辟的唯识宗,以及如同龙树菩萨所开辟的无性中观之理这二者──的至言密意。

这与《道次第略义》中“顺易获得胜者诸密意”所说的方向一样,而且一般而言,证达胜者一切至言的密意,必须依靠从二大车师传来的诸善巧成就者的口诀;尤其是善为了解中观、唯识二宗,必须依靠大车父子的口诀。

意思也就是:必须依靠慈氏、无著兄弟、陈那父子的口诀,了解唯识宗;必须依靠由文殊传到龙树父子的口诀,善为了解中观宗,而且也是能够了解到的。

如果不依靠二大车师所传的口诀,而想了解中观、唯识二宗,就会像盲人没有导盲者,走向悲惨的境地。

这二者的宗规是怎样的,就正如大师在《辨了不了义》所赐教的一般,佛陀也说不出比那更为超胜的了。

第二科依此而将一切至言现为教授的道理

颂云: “次学不败法王尊,龙树无著兄弟等,
            车轨无垢众论时,领悟经由广博说,
            善为引导初学人,从此成佛深教授,
            遂将一切经释论,现胜教授名智者。”
如上所述,当自己遵照大车的论典所开辟的车轨,善为学习而了然于心的时候,就能领悟定解如道次第所说的甚深教授──最初用业果及布施等广大的教言,善加引导所化机初修业者,从现在起,亲近知识轨理乃至止观,趣往佛地的方法。由于这个力量,胜者的经教以及解释其密意的诸大论典,全部都能现为最胜的教授,这就称为最殊胜的智者。

这点就如同《略义》中所提到的:“一切佛语皆现为教授”,一般而言,胜者的一切经教,都是开示随宜安置所化机于增上生及决定胜,从而最终成佛的方便,因此是最殊胜的口诀,所以,解释其密意的内明诸大论典,也是最殊胜的口诀。

虽然是这样,但是智慧微小的我们,无法用自己的力量善为通达经教与诸大释论的密意,所以无法理解这些是最殊胜的口诀,依靠著上师口诀,譬如道次第,便能了解。

至于了解的方式,各别去区分的话虽然很多,但是如果收摄其义,从这些经教与解释密意的论典当中,凡是说到皈依上师及三宝的道理,一切都摄入皈依;凡是说到解脱恶趣的方便,都摄入宣说正下士或共下士道的法类;同样地,凡是说到度脱轮回的方便,一切都摄入正中士法类或属于其类的其中一者;凡是为了成佛而说的,一切都摄入上士法类。

如果了解这个道理的话,就会理解到一切殊胜经论都是将所化机渐次导入佛道的方便或口诀,从而理解这些至言当中无一可舍,全都是为了利益所化机而说的教授。

总之,在某些胜者至言中开示了一切有为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苦、一切法空而无我、涅槃寂静,这个意涵本身也要当作其他至言的涵义,举例而言,心中想著:“一切有为皆是无常,是某个至言的涵义,而这同样也是导师其他一切至言的涵义!”如果这么思惟而修持的话,则利益极大,正如理解如此开示的一切至言都是教授一般。

第三科显示于此相反的话,则义利微小,分为三科:戊一、理解至言为教授而修持其义实为重要;戊二、不应该不修持意涵,而只是主要在文字上用功;戊三、将至言现为教授极为关键的道理。

第一科:

颂云: “馀如鹦鹉持念诵,无水枯井画中灯,
            以众智哲造诸论,是为令解修持故。”
如此将一切至言现为教授后,符合自己心量的修持非常重要,原因是佛陀等等的殊胜智者之所以著作诸多开示内义的教典,就是为了让人了解修持方法的缘故。

前面所说之馀──未将至言现为教授,以及致力于毫无修持的讲法、构词以及诤辩的人们,就如鹦鹉念诵“嘛尼”一般义利微小,又像无水枯井不能解渴、图画中的灯火不能消除黑暗一样。

然而,对于名言学问进行闻思的善行,如果被出离心与发心所摄持的话,可以转为解脱与一切智智之因,我在《劝发听闻篇》中已经说过了。

第二科不应该不修持意涵,而只是主要在文字上用功

颂云: “嗟乎成办众二利,非不依诸清净典,
            依已但若耽文词,空度时日惑何甚。”
“嗟乎”一词虽然会表达惊奇,但是观待于后文,也可以用于贬低之意。

一般而言,成办所化机众生的现前与究竟二种义利,固然不能不依靠开示明处等等的清净教典,然而依靠清净教典的人们,也必须致力于修持,如果没有修持,只专务于言语或言词而空度了时日或者人生,这就是欺诳,所以“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欺诳的”,这是否定之语。

第三科将至言现为教授极为关键的道理

颂云: “如有溺水而渴死,多闻还却匮正法,
            过在未现教为诀,慎将所学现为诀。”
听了很多至言,却匮乏所要修持的法,如前所述,这是错在没有将教典现为教授──就是它的过失。结合譬喻:就像有人被大水冲走,却无水可饮而渴死一般;虽然懂了很多法,却无义理可供修持。

即使对于所听到的一切义理难以全部做到,但是如果不致力于符合自己心量的修持,而只是致力于向外观察的听闻,这对相续很难产生大的利益。这个内涵显然是我们这些随学者必须思考的。

所要修持的内容,虽然有很多显密的分类,但是此处是以诸如积资净障、出离心、慈、悲、菩提心、正见、三学为主。

第三科对于构词也必须善巧的道理,分为二科:丁一、必须钻研构词的原因;丁二、辨识所要钻研的内容而钻研的方法。

第一科:

颂云: “已无谬解诸要义,文辞拙劣过虽小,
            然佛赞叹至言时,说云义妙文亦妙。
            即如白净妙房舍,鎏以清凉明月光,
            妙义缀以夺意辞,则益添增殊妙丽。”
如前所述,了解之后而修持的人们,如果在义理的扼要上没有误解,这时构词不佳虽然是个小问题,但是胜者自己在称赞经典时,提到了“其义深远,其语巧妙”,如果用好的构词去表述好的内涵的话,就很优美,譬如涂上石灰般非常洁白的精美房舍,当它被月光照耀时,就会变得特别亮丽。

第二科辨识所要钻研的内容而钻研的方法

颂云: “藏语之中虽未有,赭黄师与胜者天,
            芝达孜帝声律论,然于诗文及混体,
            若以词义等庄严,修饰庄严缀辞法,
            依诗词论构词者,能令智者增喜悦。”
以梵文的声律学来说,以前在圣域的赭黄师及胜者天两位论师所著的声律学,以及大智者惹拿啊嘎惹响底巴所造的《声律学‧大宝生源》当中,有著计算字的“芝达”与计算字基的“孜帝”两种声律学,虽然它无法完全地结合藏语,但如同持杖论师所著的修辞学所说,运用具有诗偈体、散文体及二者兼具的体裁的义理庄严、字词庄严,以及词藻等修饰庄严来装饰的构词方法,如果懂得依照修辞论典而善为构词的话,就能令聪慧者们增长欢喜。

修辞学只是个代表,作为辅助,《三十论》及《音势论》的根本文及释论,以及用易解的方式收摄其义的正字学,也必须学习;虽然由此了解前加、后加、词格之类的也很重要,然而特别是词藻学,是总体诗词以及形象修饰法所不可或缺的。

如此宣说趣入三种珍宝的方式,显然是就智慧广大者而说的。

第三科文末次第,分为三科:乙一、三种珍宝的根本取决于大乘善知识,因此劝发依止善知识;乙二、发愿回向造论的善行;乙三、开示跋文。

第一科:

颂云: “此三珍宝胜根本,厥为胜乘善知识,
            设若未得其摄受,多生勤苦亦莫证,
            得摄受者于一生,亦能顺易赐定解,
            故当勤修一切生,善识摄受之方便。”
这段容易理解。

第二科发愿回向造论的善行

颂云: “勤撰具慧求脱者,最胜津梁珍宝谭,
            所生福德愿众生,不离依怙善知识。
            愿由习此净慧眼,胜者妙道如实证,
            证已无间即修持,如是修行无障碍。
            愿悯未悟众生故,初以财施令欢喜,
            终由爱语妙词义,劝发令置贤善行。”
以第一偈,发愿成为不离胜妙善知识的因;以第二偈,发愿证达其所开示的意涵而修持,并且不生障碍;第三偈,发愿能以四摄事饶益于他。

第三科、开示跋文:

“此《无上三珍宝谭》为多闻比丘断行者东宗喀巴善慧名称吉祥撰于卓日沃切山格丹尊胜林寺,缮写者为四难论师宝祥。愿此亦能全然广弘大宝圣教!”

至尊号为第二佛 其语三种珍宝谭

以信日光智慧指 略启密意莲花苑

由此净善愿于一切生 不离至尊上师悲摄受

愿成如实依于胜者意 受持显密诸法具缘者

此为释迦比丘名称讲修以信心撰于卓尼寺,缮写者为巧咙十难论师善慧自在,十难论师善慧日轮于颁发学位时出资刊行。芒嘎朗。


大慈恩・月光国际译经院真如老师总监,如月格西授义,2021年10月5日,初稿译师释如行、释如密、释性柏、释性理、释性同、释性浩、释性忠、释性照、释性喜,承师所敕于多伦多初稿译讫。2021年10月15日,主译译师释如法,主校译师释性觉于多伦多会校讫。

TBA


《宗喀巴大师三珍宝谭密意略释》光明导图
点击图片下载《宗喀巴大师三珍宝谭密意略释》光明导图PDF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宗喀巴大師三珍寶譚密意略釋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