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451讲 师徒完美搭档,成功扭转习气

【广海明月】第451讲 师徒完美搭档,成功扭转习气

为什么要转变那习气?因为我们原来只知道增长世俗的财富,却不知道多少次地又进入生死轮回的网孔之中。现在我们找的路是要脱离生死的,佛法是可以把我们趣向于更深轮回的习气直接改过来,是有这样的力量的。但是这也要依靠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独立是完不成的。01:03

全部地一无是处,在你自己看来就是四面楚歌,能做对什么呢?实在是没有什么你能做对的,你什么也做不到。但是你如果保持著对善知识的感念、感恩或者信心的话,忍过一开始这个阶段,一点点、一点点地坚持下来,注意喔!“世俗的习气就改过来了”。注意!注意师父这句话,“佛法的的确确如此”,如此什么?转变习气成功,是有这样的作用的,绝对有这样的作用的!00:39

为什么要转变那习气?因为我们原来只知道增长世俗的财富,却不知道多少次地又进入生死轮回的网孔之中。现在我们找的路是要脱离生死的,佛法是可以把我们趣向于更深轮回的习气直接改过来,是有这样的力量的。但是这也要依靠善知识,没有善知识,独立是完不成的。01:03

说:如果不是一个具量的善知识和一个善学的弟子,他们要这么来的话,就会成为冤家对头。只有什么人跟什么人搭档能够成功?具相善知识和善学的弟子,就是双方都要具足这样的条件,才能一起熬过一无是处的时候。因为你做得不对,老师不能说你做得对呀!你始终没有到达那个量,他说你到达那个量,那会很麻烦,你就会错认了解脱的方向;质是不对的就要一直调,不然它是无法通到空性那个方向。01:38

老师坚持质、量绝对地清净和准确,在这点是不含糊的,不对就是不对,就是一无是处!那几年看起来是什么成绩都没有、一塌糊涂,从弟子这个角度来说,看起来全是失败的──我就没做对一件事,有一件事只要开口我都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维持自己的信心和感恩心,“一心感念不尽”?无论怎么说你,对于上师具足慈悲的功德是没有动摇的,知道上师为什么说我,这个是明明白白的,不会糊涂这一点,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具相的善知识和弟子的两个条件,注意!它是两个条件的完美搭档,才能够走过这一程。02:28

注意!师父在这儿说:“这个我们要分别得清清楚楚”──如果是不具相的弟子,到最后可能会生怨恨或者都成仇了,不但没有感恩心还会成另一端了。所以跟世间人是不一样的,善知识引导你的时候,说你不对是对你好的,为什么?因为他要指示解脱的方向、指示因果的方向,合乎于戒定慧。02:52

师父说:“这个我们要分别得很清楚”,后面又说:“我们要认识”。他区别于世间的那种对立,完全是从悲智的角度来引导出生死的一个方向,所以要具相的善知识和弟子。有没有发现?身体也不舒服、心里也不舒服,那个痛苦的阶段到底怎么熬过呢?具相的善知识和弟子在一起可以熬过的,对不对?03:21

那么下面就是错误的,如果没有真正地进行“进止”的,平常的选择就是“不管它”,甚至是“不要它”,师父给出了结论就是最糟糕的,说:“这就是最糟糕的事情。”接下来师父会举现行。03:38

现在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我们如果学到这一段,举现行的话,可能我们会举我们自己,对不对?有人就说:“啊!我可以拜佛的、我可以忏悔的,但是我就是懒,我就是不拜。我是可以花点心思在我的菩萨戒上好好检查的,我就是不检查。”我们会想到这些事情。但是师父想到的是什么?佛教、法门之争,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怎么会和“诸现未能实进止者”合在一起呢?这个病是这个病吗?得了这个病的人,他的表现方式居然是说:“念佛的都是老人家!”所以不念。学教的又说:“修行人盲修瞎炼!”如果这个人持这种观点,佛教徒没有一个是做对的,除了他之外全是错的。04:27

师父他不会基于个人的修行,他是看整体教法,参禅的、学教的、那种特别强调实修的,这中间的矛盾居然是因为──注意喔!重点来了──这么多人的毛病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进入那样的修行,我把它弃舍了吗?我学教的,就说人家盲修瞎炼。你们觉得是这样吗?04:53

现在没有能做到的,应该发愿什么时候做到。比如说我现在没还没有像那个念佛的同学那样精进,“我发愿以后念!我昼夜怎样怎样念,一心不乱……。”都可以相互的。比如像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我是谁?如果我有自性的话,那么我和五蕴是一还是异?那我和五蕴是一有什么问题?我和五蕴是异有什么问题?!其实走著走著,大家在某一处一定会相逢,一定会大会师;从哪个进,进到那个地方都一定是三主要道。“现能修”这件事一定要站在总体的大风景中看到你脚下的位置,有全局概念的走脚下和没有全局概念走脚下,走出来完全是不一样的!05:37

这个地方善知识出现了──拉著你的人出现了,光明出现了,引路者出现了,陪伴者出现了!其实你不用焦虑、你不用害怕,因为有人带著你穿越,突然心里特别安心,就是两个要有条件。05:53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师父在这个地方还是关心著整体的佛教。整体的佛教为什么大家会有法门之争?就是没有得到圆融的见地。得到圆融的见地之后,你会非常随喜他人的修行,因为“他修了,欸,正是我没修到的”,一切清净的法门我们都会随喜。06:14

TBA


研讨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51 讲 讨论题纲/陈耀辉学长

  1. 师父在解释“诸未能实进止者,亦不应以自未能趣而为因相,即便弃舍。”时:
    请问:
    老师如何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师父开示的内涵。
    (1) 师父对一个修行人是从什么角度趣入“该进、该止”?
    (2) 此时该进,该止对一个初修行者有什么困难?那时怎么办?要在什么条件之下才能顺利完成?
  2. 师父说:我们对于没有能真正地实在的“进止”的,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请问:
    (1) 在这个时候一般我们通常会怎么办?
    (2) 师父此时不从个人的角度趣入举例,而是从佛教整体法门之争提醒我们,为什么?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449~451 讲 复习题纲/如英法师

  1. 请串听第 449~451讲
  2. 请整理师父的理路与脉络。
  3. 请整理老师的理路与脉络。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