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ractice 实修

【广海明月】第458讲 依止法是圆满佛道的起始点

接著师父提出了一个观点:真正说修行难不难呢?不难。那么最难的是什么呢?最难的是:“正确的知见最难得!”那师父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引用了哪部经啊?《华严经疏》,说:“发心究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初心难。”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譬喻来形容初心和究竟两个没有差别?用“水”。水的质量是没有差别,但圆满就是那个究竟。02:47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7讲 走进你设计的未来

【广海明月】第457讲 走进你设计的未来

这件事我们要深思:“广发正愿”有没有用?这个正愿有一天会不会变成我的现实、我的眼前?现在是未来,有一天它会变成我的眼前,我就在我的愿里。愿不是空想,愿是一定会走进的那个明天!那我们一定会走进的那个明天就是什么?就是亲近善知识之后,知善巧方便──了解全圆的道次第最究竟达到的那个佛果。02:2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6讲 当下就有将来能做到的因

【广海明月】第456讲 当下就有将来能做到的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呢?就是将来我们能够成为那个果的因就在眼前。就在眼前吗?就在此时吗?就在每一个做不到的那个当下!师父说:“假定你现在排斥它,将来就是障碍的果。”障碍的果,意思是什么?就是只能看到障碍,不会看到果,对吧?“现在如果说你准备相顺的因”,到那个时候一步一步向上。“上不去的原因是罪障”,所以要净除罪障;罪障净除了,然后还要积聚资粮。04:48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5讲 掌控心念,就掌握了未来

【广海明月】第455讲 掌控心念,就掌握了未来

但是在这里边,师父说简单地告诉我们一下,就是当下这个所谓心念。他说:“什么是业啊?”可能可以解释很久,那当下的心念──其实我们都可以自己观察到当下的心念──师父说就是“思心所”,对吧!眼前我们就是这个。思心所想什么呢?就是“这个我要的,这个是我要的”,这样想了之后,注意!它带来的影响就是将来我们自然而然地会趣向那个方面。04:03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4讲 净罪集资是改变命运的筹码

【广海明月】第454讲 净罪集资是改变命运的筹码

我们自己可以观察一下自己:当我们做不到、不能上进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因为我有障碍”吗?还是选择“我能力不够”?我的观察很多人这两点都不会想,很多人就直接否定自己。这个“我能力不够”,是观察了自己哪里能力不够,然后他会想去改变。而不能上进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本身就不能上进、就没法上进。”他直接把它变成一个常法:“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能上进,就是命运如此,命里注定我不能上进!”很多人是这样看自己不能上进的原因的,对不对?因为这里边涉及到“有障碍”,或者“能力不够”,这已经是在分析他不能上进的原因了。而有一种,遇到不能上进的问题的时候,他“一槌定音”,就是命里注定不能上进,做什么都不能改变,苦命苦到底!02:3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3讲 知入处、知深进方便

这个地方值得大家观察的就是“知入处”,师父说:“现在应该下手的地方,这个才能够真正地深入。”把可以深入的点放在入处,知道入处之后才能深入,从听闻整体道次第而言,因为真的知道了整体道次,就知道怎么深。如果从亲近善知识修信念恩的话,对所要取得的证德,有人说:“如果上师相应法修好了,就如探囊取物一样,那些证德就会证得。”所以也可以说知入处就可以真正地深入,对吧!然后师父说:“否则的话是空谈。”下脚处不明白,就白忙了!02:57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2讲 一句应作是思,迈向成佛之道

【广海明月】第452讲 一句应作是思,迈向成佛之道

那没有能力,现在没有可能性去把它做到、又不让我们放弃,善知识要让我们怎么做呢?“应作是思:愿于何时于如是等,由趣遮门,现修学耶。”就是什么时候我能够对这个不能修行的都马上开始修行呢?注意!它前面说“应作是思”,前面说不要让我们放弃,不让放弃的时候那也不能做,也做不到嘛!但是要我们这样想。02:50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50讲 无路可走时,千万不要放弃希望

【广海明月】第450讲 无路可走时,千万不要放弃希望

其实这是一个恼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在修行中怎么解决呢?师父就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讲了进止,就是你该做的──改变习惯,对吧?在这里边他有一个切割点:“以前世俗的习惯,增长我们世俗的财富,弄到最后轮回生死。”为什么最后轮回生死呢?因为一开始他不是对著出离轮回去的,他只是积累财富;但是佛法一开始是要解除生死轮回,然后增上生及决定胜,背离了我们原有的习惯。所以当一开始逆风而行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好像什么都不会做了,别别扭扭地什么都做不来。04:31

Loading

【广海明月】第449讲 走一条依师之路

【广海明月】第449讲 走一条依师之路

那说:“不一定是未知,我过去生学过。”过去生学过,是留下一个飘飘忽忽的影子呢?还是留下清晰如经典那般清楚的经验、如善知识的口诀教授那么清楚的经验呢?可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如果不跟著善知识再把教理学一遍,对整个佛法的内容产生一个清晰的认知的话,我们对内容就会变成是一种无知,或者错解,或者说完全不知道。03:07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