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log

《乾隆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金光明妙法,最胜诸经王,甚深难得闻,诸佛之境界!
我当为大众,宣说如是经,并四方四佛,威神共加护,
东方阿閦尊,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音。
我复演妙法,吉祥忏中胜,能灭一切罪,净除诸恶业,
及消众苦患,常与无量乐,一切智根本,诸功德庄严。
众生身不具,寿命将损减,诸恶相现前,天神皆舍离,
亲友怀瞋恨,眷属悉分离;彼此共乖违,珍财皆散失,
恶星为变怪,或被邪蛊侵;若复多忧愁,众苦之所逼,
睡眠见恶梦,因此生烦恼;是人当澡浴,应著鲜洁衣,
于此妙经王,甚深佛所赞,专注心无乱,读诵听受持!
由此经威力,能离诸灾横,及余众苦难,无不皆除灭。
护世四王众,及大臣眷属,无量诸药叉,一心皆拥卫。
大辩才天女,尼连河水神,诃利底母神,坚牢地神众,
梵王帝释主,龙王紧那罗,及金翅鸟王,阿苏罗天众;
如是天神等,并将其眷属,皆来护是人,昼夜常不离。
我当说是经,甚深佛行处,诸佛秘密教,千万劫难逢。
若有闻是经,能为他演说;若心生随喜,或设于供养;
如是诸人等,当于无量劫,常为诸天人,龙神所恭敬。
此福聚无量,数过于恒沙,读诵是经者,当获斯功德!
亦为十方尊,深行诸菩萨,拥护持经者,令离诸苦难。
供养是经者,如前澡浴身,饮食及香华,恒起慈悲意。
若欲听是经,令心净无垢,常生欢喜念,能长诸功德。
若以尊重心,听闻是经者,善生于人趣,远离诸苦难。
彼人善根熟,诸佛之所赞,方得闻是经,及以忏悔法。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6讲 十五岁辩败外道的聪睿少年

  好,这个偈颂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大善知识,就是阿底峡尊者。 可能很多老学员对于阿底峡尊者已经非常非常地熟悉了,新学员可能还不熟悉。 阿底峡尊者,是我们的传承祖师里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师,也是对我们恩德非常深的一位祖师。 尊者是一位东印度的王子,从小就非常非常地聪明,师父就举了那个例子:尊者在年少的时候就把当时最负盛名的那个大学者辩倒了,所以他是绝顶聪明的一个人。 [05′0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5讲 六百卷《大般若经》翻译始末

  当时醒过来之后,就感到非常地惊慌恐惧,他惊慌恐惧的应该是考虑到译经的一个方式问题。 所以他就告诉大家:「还是要依照原典广泛地翻译,不删! 什么都不删了! 」当大师把这件事告诉大家,把译场怎么译《般若经》的这个原则楷定下来之后,当晚大师又作梦了。 恶梦都消失了,然后就梦见诸佛菩萨眉间放光,照在自己的身上,心里感到非常地欢喜和舒适。 然后看到自己手里拿着花、灯,供养着无量诸佛;又梦见自己登上了法座,为大众说法,被很多人围绕、赞叹、恭敬;还梦见有人供养珍贵的水果,这都是在传记里面记载的。 这是一个非常吉祥、很喜悦的梦嘛,大师他也觉得非常非常地欢喜,所以那时候彻底地决定不能再删减《大般若经》,完全遵照梵本翻译。 [03′26″]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4讲 西行求法十七载,回国译经十馀年

  不能只想听一些没听过的,对听过的,心里就没有那样的希求心,甚至有一些麻木感和不认真,或者不恭敬的心态。 虽然我们听过了、我们知道了,可是我们的心有没有依据它做转变? 就像善知识讲的,有没有在内心中生起那样的量呢? 这个还是我们要对内心观察的。 当我们做这样的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啊! 其实我自己和我所听闻的那个道理相差地还是很远的,所以还是需要数数地提醒、数数地忆念。 我们在这点上要持续地思考。 [03′21″]

Loading

《乾隆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
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藏、律藏、论藏;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3讲 经典中对二大车的授记(四家注)

  在佛陀所说的一切的经典当中,《般若经》是最重要的经典。 佛陀在《般若经》中,特别嘱咐阿难尊者:忘失了其他经典的文句,其罪小小;但是如果忘记了一句《般若经》,过失极大! 所以从佛陀的这句嘱托来看,可以看到佛陀对《般若经》的重视的程度。 妙音笑大师在《现观辨析》里边,引证了印度的法友论师所著的《明显句论》中说:「在所说的一切八万四千法蕴当中,最尊、最上、最胜、最妙,即是《般若波罗蜜多经》。 」所以可以看出来佛陀他很重视自己所宣说的《般若经》。 诸大论师也同样地很重视《般若经》。 那么为什么《般若经》是如此重要呢?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 [03′3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2讲 二大车造释开显《般若》密意(四家注)

  大家有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一位证悟者大彻大悟,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然后开悟。 有些人问:「佛陀在夜睹明星的时候悟的是什么? 」这里边有很多说法,有的人就说:「缘起性空。 」那缘起性空到底是什么? 佛陀多么想要把他领悟的东西讲给大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累积资粮,终于悟道、可以讲了,但是却任与谁说都很难理解,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难题! [00′3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80讲 修行不可一日无师

  这样一位勇悍用功的善知识,他示现的行为就是每天对自己的善知识祈求,他会认为:哎呀,修行不可一日无师啊! 必须老老实实地跟着善知识学,跟着过来的人学,因为过来人的指点非常重要! 看!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讲解中,他在第二盘磁带处处强调一定要传承、要师承,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凭借自己,比如说自己很用功,自己好像头脑很灵光、思路很快。 正因为思路很快,有的时候可能就想到别处去了;正因为很用功,所以可能几天不见就跑得很远,跑到哪儿? 跑到错道上去了。 [03′49″]

Loading

【广海明月】第79讲 透过反复观察,建立坚固信仰

  为什么呢? 因为探索「我」的安立非常重要。 以我爱执为中心的这个苦难的渊源,几乎可以说承包了我们生命所有的痛苦,一旦我们听佛说了「无明」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这个生死就是无明产生的,如果这个无明不破除的话,我们是无法逃脱生、死、生、死这样的一个摧残。 所以很多修行人精进地学习佛陀的教典,在探索「我」到底是如何安立的? 在心和境之间,他的犹疑、他的侧重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力道? 从学习《摄类学》开始,经年累月地十年、二十年都是要钻研这个问题。 [03′53″]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