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广海明月】第334讲 经典本身即是最佳修行指导

【广海明月】第334讲 经典本身即是最佳修行指导

  从前面的“指月指”到地图,现在又到了一个“黄叶止儿啼”,想必当初很多同学都看过这个公案——就是黄叶止儿啼,然后都会讲,但是到底怎么理解这个“黄叶止儿啼”呢?师父主要是在讲它止息众生的哭泣的这一点。哭泣比喻苦恼,受了苦恼。佛经有拯救痛苦、把我们从痛苦中救拔出来这样的一个功德,但是对于把握不住佛经的这个原则的人呢,这个祖师的意思就是“才从根本上指出问题的中心”,中心是什么呢?就是止息痛苦嘛!那小孩为什么哭呢?把众生比喻成小孩一样,心上的无明导致这种种颠倒、种种痛苦,所以苦恼不断,然后来止息这个哭泣。 [03′40″]

  现在我们继续听下一段师父的讲解:

  所以乃至于禅宗的祖师们,用种种的方法说明,必要的时候,他们也用很平常、粗俗的这种话来说。什么叫佛经呀?说这个“黄叶止儿啼”,这个祖师的公案:说这个小孩子哇啦哇啦哭,那么这个做大人的人,就在地上捡一个树叶子,那个树叶子黄了,掉下来的,表示没有什么用场的,逗一逗那个小孩子,那个小孩子看了欢喜,不哭了,好了嘛!你说我们想起来这个佛经这么珍贵的,怎把它比成,比成功树上没用的树叶掉在地下?他的意思,不是把这个佛经比成功那个没有用的树叶,这个是一个譬喻,说明了说这个小孩哇啦哇啦哭,你现在用这么一个办法,使得那个小孩不哭了,就这样。 [01′09″]

  这个里边说明就是我们凡夫不了解世间的真相,所以一直在无明颠倒当中,受了种种的苦恼,就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哇啦哇啦受苦恼了哭。他现在呢,佛就引导我们用一个善巧方便,使得你不哭,不哭了那么就好了嘛!就是这样。所以他用种种方法,对于把握不住佛经这个原则的那些人,他来从根本上面指出问题中心,说明这个,说明这个,这样。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慢慢、慢慢地偏向那方面,就是说:“啊,现在那么这个经教就不要了!”这个是一个错误。请问假定经教不要的话,你怎么修学佛法?经教本来告诉你修学佛法,当然你知道了,当然不要。所以《金刚经》上有个譬喻,说你渡过这个生死的河,想渡过一个河,你一定要用船,一定要,但是你走过了,渡过了这个生死之河以后,你这个船怎么办呀?当然不要了嘛,当然不要。你不能说渡过了岸,守著那个船,那不是开玩笑吗?乃至背这个船走,那都是不要了,所以这个次第我们要认得很清楚。 [02′37″]

  从前面的“指月指”到地图,现在又到了一个“黄叶止儿啼”,想必当初很多同学都看过这个公案——就是黄叶止儿啼,然后都会讲,但是到底怎么理解这个“黄叶止儿啼”呢?师父主要是在讲它止息众生的哭泣的这一点。哭泣比喻苦恼,受了苦恼。佛经有拯救痛苦、把我们从痛苦中救拔出来这样的一个功德,但是对于把握不住佛经的这个原则的人呢,这个祖师的意思就是“才从根本上指出问题的中心”,中心是什么呢?就是止息痛苦嘛!那小孩为什么哭呢?把众生比喻成小孩一样,心上的无明导致这种种颠倒、种种痛苦,所以苦恼不断,然后来止息这个哭泣。 [03′40″]

  本来是阐释经典的作用的这样一句话,不是说这个经典是不需要的。就是说“黄叶止儿啼”得有黄叶吧!没有黄叶,儿啼还是止不了的,所以这个黄叶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地珍贵,因为它能止儿啼。那如果说它止了儿啼,小孩不哭了之后就认为这个叶是没用的,这也是不正确的,对不对?这个见解已经过头了,师父直接说:“这是个错误。” [04′14″]

  在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那渡过了河之后你还要背著船吗?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很深的问题,等到我们以后在学习毗钵舍那,一层、一层地剥落的时候,看他执一层、一层的这样的自性空,要层层、细细地剥离,不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执著。有的人一开始上手就“不执著”,比如说:“你不用执著行善啊!”“发脾气的时候,你也不用执著!”那就是发脾气了,你也不用在乎!就变成对因果的一种漠视。或者对于所受的戒律,如果你不执著于你所受的戒律的话,那你怎么能够防止自己犯戒呢?犯戒之后又怎么能够如法忏悔呢?那怎么能够随著时光的流逝,自己持戒得越来越皎洁、越来越皎洁?像阿底峡尊者五百五十二生都是持戒清净的大比丘,甚至联系到生生世世的戒体都那么皎洁光明,怎么可能做到?所以他一定是要特别、特别在意这件事,乃至说念兹在兹。 [05′18″]

  问功夫就有一句话说:“白日皓皓做得了主吗?”那“夜间睡著的时候,你能做得了主吗?”“夜间无梦的时候,你能做得了主吗?”说的是一个调心功夫啊!所以一旦我们把经典看得稍稍会通一下,就不会错解祖师的意思,甚至错解禅宗的意思,我会觉得深入的学习是很必要的。 [05′43″]

  这个船的问题,是不是过河还要背著船?师父在这里边清晰地讲到了“次第”——一上手的时候必须要有船,没有船是没法渡河的;至于过了河还要背著船的人,就要有人告诉他说:“你这个河已经过了,你要想一个其他的办法去掉这个负担。” [06′05″]

  接著我们再听下一段,要认真听喔!

  所以真正说起来,假定你直下就能够了解这个经典上面所说的话,那经典本身就是最佳指导;但是因为你不行,没有办法,所以它更用方便善巧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所以像那种特别的方法,它本身还是真正的经教,这个我们要了解的,真正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原因是什么?正因为我们把握不住重点,现在你把握不住重点,在这种情况之下,最重要的应该认识佛经里面告诉我们的重点,来破除我们内心上面的执著。而你不幸地又偏向于那些宗派的说明,把佛经不要了,那你就更害了,更害了!所以他特别告诉我们,说我们现在对这种现象,它这个原因何在?那么这地方说明,你如果透过本论的仔细的说明,详细的介绍,我们就认识,原来所有的佛经祖语,它都是眼前最好的指导,根据这个东西能够破除、能够净化我们的烦恼的。 [07′41″]

  这一小段涵量很大!通常我学习的时候可能要反复地听,有的时候要听七遍、十遍以上,反复地琢磨。不知道这一段你们会选择听几遍? [07′56″]

  说:“真正说起来,假定你直下就能够了解”,注意!了解什么呀?“经典上面所说的话”。了解了经典上所说的话,会有什么结论呢?什么结论?“那经典本身就是最佳指导”。那我跳过去问:“最佳的指导”,指导什么?“破除我们内心的执著”。所以,佛经里告诉我们的重点是来破除我们内心上的执著。 [08′33″]

  如果我们没有了解经典本身就是对我们修行的最佳指导,来破除我们内心上的执著,这里边列举说会偏在哪儿了?不懂佛经是做什么的,对不对?不懂佛经是做什么的,善知识就讲了佛经是做什么;结果一讲,他又理解偏了,理解成什么呀?佛经不要了!所以第一个错误就是不理解佛经,然后再给他解释之后,他产生了更深的错误,认为佛经都不需要了。一开始的人如果不需要佛经,可怎么走这条路呢? [09′07″]

  “特别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对这种现象,原因何在?”原因是什么?师父在这里边列举了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对!“因为我们把握不住重点,现在把握不住重点,在这种状况下,最重要的应该认识佛经告诉我们的重点,来破除我们内心的执著。”佛经里的重点就是要破除我们内心的执著,善知识也要告诉我们这一点,透过“黄叶止儿啼”等等很多的说法,来让我们认识到经典的重要性、它的作用是什么;可是又理解偏了,理解成好像不需要佛经。 [09′52″]

  那么师父接著说:“原来佛经祖语,都是眼前最好的指导,根据这个才能够破除、能够净化我们的烦恼的。”上面列举的这一堆毛病,师父说要怎么治啊?“透过本论的仔细的说明”。我们透过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所以我们会知道不能错误地理解禅宗、不能错误地理解祖师语录,更不能错误地认为佛经是一个解脱者不需要的,这非常地奇怪!这些毛病透过学习本论就可以了解到了,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一个幸运! [10′35″]

TBA


闻思题纲:​​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334 讲 讨论题纲(一)/如英法师

  1. 禅宗说什么是佛经,用哪一句话形容?
  2. “黄叶止儿啼”这个公案在描述什么?真实的意涵又是什么?
  3. 有些人听了禅宗祖师的解释,却产生了偏向,这个偏向是什么?如果理解错误,修行会引生什么问题?
  4. 师父说到佛经止息众生的哭泣,在此“哭泣”比喻为什么?众生受的苦恼如何解决?
  5. 对于把握不住佛经的这个原则的人,禅宗祖师“从根本上指出问题的中心”。此处中心指什么?

【全广题纲】广海明月第 334 讲 讨论题纲(二)/性传法师

  1. 请问从 333 到 334 讲是解释广论哪一句原文?针对原文,师父的解释、立宗为何?举了哪些譬喻?
  2. 这些譬喻对照立宗后,请问:正确的理解为何?错误的偏向是什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调整?
References 参考资料:​​
  1. 廣海明月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2. BW Monastery 吉祥宝聚寺 — GLOBAL LAMRIM II 全球广论 II
Recent Posts:​

Loadin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